關穎斌 教聯會理事 漢華中學校長
9月3日上午,在學校升旗禮國旗下的講話環節,筆者分享了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歷史意義,並分享學校創校前輩參加東江縱隊的抗日活動、獲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章的光榮事跡,藉此勉勵同學緬懷前輩英烈,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升旗禮後,全校師生觀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的直播。
這場閱兵不僅是國力的展示,對香港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而言,更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抗戰老兵參加閱兵的畫面,無聲訴說着中華民族曾經的苦難與不屈和中國人民的鋼鐵意志。閱兵隊伍中英雄連隊的代表,讓我們記住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為國捐軀英雄們的名字和精神,是他們用性命換來了今天的安寧。他們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和英勇無畏,是我們永遠的學習榜樣。香港作為抗日戰爭中的重要節點,三年零八個月黑暗時期更是這座城市的集體創傷。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讓年輕一代明白,歷史不是教科書上的冰冷文字,而是先輩用生命與血淚鑄就的抗戰救亡的豐碑,這份精神遺產需代代相傳。
閱兵展現的國防力量,背後是國家從積弱走向繁榮富強的自強精神和艱辛歷程。由於香港複雜的歷史原因,過去的歷史教育體系多以西方視角為核心,對中國近代史的敘述往往淡化與內地的歷史聯結,部分港人因此對國家發展缺乏全面認知。閱兵儀式如同一堂生動的國情課,讓同學直觀感受到國家安全的保障與發展成就是來之不易。我們需引導學生思考,香港的未來始終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才能行穩致遠。認識到只有國家安全得到充分保障,香港才能實現長期繁榮穩定。
閱兵既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和平的捍衛。中國永不稱霸,但同時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與領土完整。這對香港青少年極具教育意義,和平不是妥協的產物,而是建立在實力與尊嚴之上。香港作為國際都市,更需培養青年具備國家安全意識、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成為「一國兩制」的堅定維護者。作為新一代公民,應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做好全球穩定的維護者和國際秩序的建設者。
香港的教育工作者需將歷史教育與時代精神結合,在課程中融入更多國家歷史與發展成就的內容,組織學生參觀香港與內地的抗戰遺址,例如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讓愛國情懷不再是口號,而是植根於歷史認知與情感共鳴的理性選擇。
80年過去,抗戰的硝煙已散,但民族復興仍然在路上。閱兵是國家實力的展示,更是對歷史的銘記與對未來的期許。香港教育界當以史為鑑,引導青少年傳承抗戰精神,在國家發展的新征程中,找準香港的定位、明確個人的責任,共同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香港篇章。將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為和平發展作出貢獻。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