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天問天天問】九天外遙感地球萬象 星連星惠及民生百業

2025-09-10 04:15:23 教育
●北京市微光遙感衛星影像圖。資料圖片

經過了悠長的假期,「天問天天問」又再次和大家見面了。今次和大家談談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千里眼」—遙感衛星。

遙感衛星,顧名思義,就是能夠在遠距離(太空中)通過感知(探測和記錄)來獲取地球表面或大氣層資訊的衛星。簡單來說,它就像一個在太空中的「超級相機」或「感測器」,但它的「眼睛」不僅能看可見光,還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東西,比如熱量、植被健康度、地表微小的形變等。遙感衛星的核心意義是:在不直接接觸目標的情況下,通過探測和分析目標反射或輻射的電磁波,來獲取其資訊,並識別其狀態。

遙感衛星工作流程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步:

先獲得能量來源,由太陽或衛星自身發出電磁波(如光、熱量、微波),然後使能量與目標的交互,這些能量照射到地球表面(如森林、城市、海洋)等;

接着是能量接收,由衛星上的感測器(如相機、雷達)接收從目標反射或輻射回來的能量,再進行資訊傳輸,由衛星將接收到的能量信號轉換成數字資料,傳回地面接收站;

然後做資料處理與分析,由地面專家利用電腦軟件對資料進行處理、校正和分析,生成可供使用的圖像或資料集;

最後是在應用方面,將分析結果用於各個領域,如預報天氣、監測災害等。

中國已研製發射了陸地衛星、氣象衛星、海洋衛星等遙感衛星以及返回式衛星,其中「高分」系列衛星屬於陸地衛星,是我國的重大專項之一,「風雲」系列衛星是和百姓息息相關的的氣象遙感衛星及「海洋」系列的海洋衛星。

海洋衛星是用於觀測和研究海洋的人造衛星,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已發射了4顆「海洋一號」衛星、4顆「海洋二號」衛星、1顆「海洋三號」衛星,以及1顆與法國合作研製的中法海洋衛星。

「海洋一號」攜帶了海洋水色掃描器等設備,通過觀測海水光學特徵、葉綠素濃度、懸浮泥沙含量、海表溫度、可溶有機物和污染物質等,從而掌握海洋製造有機物的能力、海洋環境品質、漁業及養殖資源等情況。「海洋二號」攜帶的是微波散射計、輻射計和雷達高度計等設備,可監測大洋環流和海表溫度場,海洋風暴和潮汐等,預報災害性情況。海洋系列衛星為中國海洋資源開發沿岸海洋工程、港灣治理、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災害預報等提供基礎資料。

地球環境監測衛星是用於觀測和研究地球資源與環境的人造衛星,陸地衛星包括「環境一號」衛星,「地球資源」衛星和「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等。「環境一號」的全稱是環境和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它是中國第一個專門用於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的小衛星,由2顆光學小衛星和1顆合成孔徑雷達小衛星組成,可以對森林面積縮減,土地沙化,大氣污染,水污染以及大氣層中的臭氧層變化等進行監測。

資源衛星屬於陸地衛星,截至2024年6月底,中國陸續成功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資源三號」三個系列共15顆衛星。「資源一號」「資源二號」是探查陸地資源和環境的地球資源衛星,「資源三號」是高解析度立體測繪衛星,資源衛星廣泛用於國土資源調查,農作物估產,林業資源調查,環境保護,災害監測,交通建設,城市規劃,國土測繪,地理國情監測等領域。

●梁偉傑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專業發展總監,兩次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得主。

愛國教育支援中心由香港教聯會主辦,旨在加強支援教育界推動國家安全及國民教育。中心特別成立航天科普教育基地,設有多個不同學習區,全面展示國家航天科技所取得的突破和成就,增強香港青少年對國家航天科技的認識。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