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愉韻度曲】生命接力

2025-09-10 04:10:43 愉韻度曲

梁君度

9月8日,我陪着一位重症病人,完成了一場跨越珠江口的生命接力。這一路,讓我真切感受到兩地醫療中那些溫暖而光亮的部分。從廣州到香港100多公里,彷彿是一幅流動的醫者仁心圖,有溫度,也有光芒。

在廣州一家三甲醫院,走廊裏的等待格外漫長。朋友幾經周折聯繫上的廣東急救團隊一早趕到,他們專業的裝備讓我安心。辦妥出院手續,病人被抬上車時還插喉管、戴呼吸機躺在擔架上,而窗外珠江邊人來人往,那一瞬間,現實如此割裂,又如此真實。

到了深圳灣口岸過關時,我原以為會耗上很久。正是颱風天氣,大雨滂沱,邊檢人員撐着雨傘來回奔走,快速核驗跨境醫療文件和身份證、回鄉證,只用了20分鐘。電子化登記取代了以往厚厚的紙質材料,彷彿時空悄然對話,通關已不再是昔日的模樣。

香港八號風球剛落,口岸有十多位來自海關、入境處、警務處和醫院的救護人員在等候。風雨中,他們的默契令人動容。我提供身份證,簡單地簽署幾份文件,馬上便車過車,將病人轉移到香港救護車上,而車一啟程,車上醫護人員便將病人的生命體徵迅速錄入系統,傳統醫學中的「望聞問切」,在現代科技裏有了新的回聲。

抵達屯門醫院時,我一時找不到病人的身份證,醫護人員輕聲說:「先用回鄉證登記,入急症室要緊。」沒有遲疑、沒有繁瑣,一切迅速而不失體貼。急症室裏,醫生沉穩地檢查、分析、制定方案——他們專注的神情,讓我想起《大醫精誠》裏那句話:「見彼苦惱,若己有之。」

這一場接力,不僅關乎醫療的技術,更關乎體恤與合作。內地與香港的醫療資源,在大灣區的框架下彼此支撐,碰撞出既高效又充滿關懷的火花。

站在屯門醫院的走廊,我聽見救護車的鳴笛與遠處維港的潮聲交織在一起。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進步,不只是科技的飛躍,更是制度中透出的溫度,和人心裏永不熄滅的光。

最後要提一下的是,現時香港有數十萬老人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城市養老,萬一有事,要緊急送回香港治療,一點不用擔心,只要找家救護車公司,直接送回來,一切都會很順利。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