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壩行山團走「捷徑」引發安全爭議,但香港文匯報記者走訪多名內地來港行山的遊客,當中不少有行山經驗的「旅友」認為探索非規劃路徑是獵奇的一大樂趣,在內地普遍視為常態,過嚴執法或令旅遊失色。西貢區區議員張展鵬指出,特區政府可考慮分級管理行山路線,吸納多元持份者意見,平衡安全與旅遊創新,促進東壩旅遊發展。
旅友:限制路線或讓旅遊「無趣」
多名具行山經驗的內地遊客表示,走非規劃路徑(即捷徑)並非太大問題,在內地行山文化中十分常見。他們表示,探索新路線能發現原始風光,增添冒險樂趣,如東壩附近「捷徑」可近距離體驗地質景觀。若執法過嚴,限制路線選擇,或讓旅遊變得「無趣」,影響深度遊體驗。
張展鵬認同部分觀點,但安全仍是最大前提。他建議分級管理行山路線,區分新手與資深行山者,以東壩為例,附近某些「捷徑」對有經驗者安全系數較高,政府可考慮規管或開發這些路線,增加旅遊吸引力。他舉例,國際賽事如UTMB(一項山地超級馬拉松比賽)的經驗顯示,不少遊客偏愛原始路線,但香港「石屎路」過多,可能難以滿足境外生態旅遊愛好者的需求,故建議政府規劃時吸納攝影師、地質專家及浮潛愛好者等多方意見,創新旅遊模式,配合全球潮流,促進多元旅遊。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