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九三閱兵體現「止戈為武」理念

2025-09-09 04:26:17 評論

何志平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隆重舉行。這是抗戰勝利迄今最大規模的一次閱兵,中國以莊嚴形式向世界詮釋勝利的來之不易,以強大軍力傳遞守護全球和平、捍衛正義的堅定決心,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中,為國家記憶錨定永恒坐標,為民族復興匯聚強大力量。10年前的9月3日,國家首次舉辦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為主題的閱兵,十年後又以相同方式來紀念這一偉大時刻,究竟有何深意?又能給國人及世界帶來怎樣寶貴的啟示?筆者認為,此次閱兵展示出的,是中國人始終秉持「和而不同,止戈為武」的信念,既以國防現代化守護國家主權與人民,並在國際層面分享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發展足夠強大的實力來維護世界和平與國際公平正義,與大家共建新的國際秩序。閱兵也傳遞了中國從歷史走向未來,積極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貫徹合作共贏價值理念的莊嚴承諾。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2015年,閱兵已成傳統,原則上「逢十」周年舉辦慶典,集中於「9」這一年份。大部分閱兵儀式在國慶舉行,如1999年建國50周年、2009年建國60周年、2019年建國70周年等。2015年首次打破傳統,在9月3日舉行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之後2017年於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舉行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

每次閱兵,其實都是傳統的延續。延續傳統本身就很重要,不僅是一場儀式,更是制度和價值的表達,以及一個國家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底氣。2025年延續「十年一節點」傳統,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二次舉行九三閱兵,凸顯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歷史地位,對抗戰英烈致以最高規格的紀念。且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一場全球範圍內的正義與邪惡、自由與壓迫的偉大鬥爭,涉及國際和平秩序的維護,是各國共同奮鬥的成果,廣泛邀外國元首和政府代表參加,分外舉世矚目。

歷史定論不容篡改

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閱兵,基調正面、奮進、高昂,是非同尋常的能力、意志、決心、價值觀及舉國上下非同一般團結的彰顯。在新時代中國式現代化軍隊及高端裝備的整個流程展示下,可謂當今世界非常罕有的正能量之集中爆發,引起世界共鳴,這種心靈震撼與極致震懾力,在當前大多數其他國家閱兵式中,已幾不可見。

關鍵歷史事件的時間節點,至關重要,代表着歷史定性和話語權。中國作為真正的受害國,十四年艱苦抗戰才是阻止日本肆虐亞洲的主因,才是終結日本侵略圖謀的關鍵。從1931年至1945年,中國戰場牽制了日本逾70%主力,軍民傷亡3,500萬人。但自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美國為自身戰略利益,包庇了日本戰爭責任的核心,保留了軍國主義幽魂最後一縷氣息。日本軍國主義罪行既未得到徹底清算,日本政府也從未反思戰爭罪行,更不曾向受害國和受害國人民進行道歉,且不斷試圖篡改歷史。這種選擇性失憶,本身就是對歷史的二次侵略。

時至今日,日本侵華戰爭的真正主謀大多逃脫制裁,最大戰犯日皇裕仁一直到死仍是日本國家的精神象徵,受到日本國民尊崇;1957年出任首相的岸信介(安倍晉三的外祖父)竟是曾被列為甲級戰犯嫌疑人的東條英機內閣的商工大臣等。日本靖國神社每年香火不息,其軍國主義侵略、佔有、分裂、殖民和奴役中國的政治野心,與美國對華全面圍堵遏制戰略合流,嚴重威脅到中國的國家主權與安全。80年過去了,日本還是那個日本。

九三閱兵前夕,不僅日本到處上躥下跳,游說亞歐等國不要赴京參加閱兵,還有個別西方媒體針對本次閱兵少西方領導人參與說三道四。然而,今年閱兵式共有61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有關國家高級別代表、國際組織負責人、前政要等出席大會,陣容被外媒評價為「史無前例」,中國並不孤獨。

凝聚正義和平力量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破壞國際秩序,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地區衝突和戰爭不止。在此背景下,九三閱兵展示國威、軍威、國家綜合實力,對於反華勢力而言,是一種根本性威懾;對於那些中國友好,則是一種信心、鼓舞和力量。無論對華是否友好,所有人都應該看到,中國有卓越的治理能力,有現代軍人的風采,有強大軍事打擊能力與背後產業和科技實力,以及14億軍民萬眾一心之磅礴力量。

中國希望通過史實與原則以正視聽,也同樣警惕新軍國主義的回潮。我們始終秉持「和而不同,止戈為武」的信念,既以國防現代化守護國家主權與人民,並在國際層面分享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發展足夠強大的實力來維護世界和平與國際公平正義,與大家共建新的國際秩序。你來與不來,中國就在那裏!你來與不來,人類正義的力量就在那裏!

真正的勝利從不在戰爭本身,而是文明價值的存續。中國人尊重國際規則,但不做規則的奴隸;中國人銘記歷史苦難,但不沉迷仇恨;中國人展示軍事實力,追求的是永久和平。從「小米加步槍」到「北斗加東風」,中華民族用80年完成了從生存到守護的升華。九三閱兵不僅展示了中國從歷史走向未來,更是中國對構建全球人類命運共同體、貫徹合作共贏價值理念的莊嚴承諾。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