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恒大譯站】體育評述語病 硬譯添理解負擔

2025-09-09 04:05:43 教育
●體育評述中存在不少語病,值得注意。網上圖片

筆者以前談過一些體育評述中的語病,其實還有不少值得注意,這篇續談。

先說硬譯造成的語病。我以前說過,現在極為濫用的「分別」是硬譯英文的「respectively」而來的,往往純屬冗詞或另有道地的中文說法。

體育評述員似乎也十分喜愛這個濫用詞,例如「甲乙分別躋身決賽」。除非是雙打賽事,否則沒人會以為兩人組隊參賽,攜手進入決賽,所以無須以「分別」來強調「分頭、各自」的意思。可以改為「甲乙雙雙躋身決賽」,甚至簡單點以「都」代「分別」就行。

另外,「前者後者」也是體育評述中常見的硬譯組合。這個組合自然是從英文的「the former、the latter」來的,跟「respectively」一樣,要讀者或聽者自行回到前文,按次序對應找前後兩組項目所指為何,增加了理解上的負擔。

因此,歐美的英文寫作參考書,很多都叫人盡量不用「the former、the latter」。無奈人家的糟粕卻給那些事事向英文看齊的中國人撿來當寶,以為這是為豐富中文詞彙出一分力。

近一兩年來,開始聽到體育評述員運用以下結構:「甲怎樣怎樣,乙又怎樣怎樣。前者如何如何,後者又如何如何。」如果前句的「怎樣怎樣」較長,讀者或聽者要找「前者後者」究竟指什麼是很吃力的,聽者靠的是短期記憶,尤其困難。

總結一句,若「甲乙」簡短,則後文即使不斷重複「甲乙」也是沒有問題的,如若是字數多的長名,則可按中文習慣簡化成較短的名稱,真的不行再用「前者後者」吧!

「同義銜接」用於中文屬累贅

還有一個超出詞語甚至句法層面的硬譯現象,涉及語言學中的「同義銜接」。

早有語篇翻譯學者指出,中英文的「銜接」(cohesion)手段不盡相同,照英文直譯的話,即使逐句看沒問題,但整段甚至整篇看就會覺得不對勁。請看這個體育評述的例子:「祖高域......這位塞爾維亞球手......」除非是特意運用「repetition」(重複╱疊言)這個修辭手法,否則英文忌重複同一說法,從而生出「...apple...it/this fruit...」這樣的寫法。很明顯,上述體育評述例子就是模仿這種寫法而搞出來的。

這樣說的人可能不知道,中文無須避免重複實指的名詞,所以英文的「同義銜接」在中文裏往往多餘甚至顯得奇怪,而若想補充資料,中文習慣在段首一次性交代好,當作背景介紹。例如,上述例句可以這樣修改:「塞爾維亞球手祖高域......祖高域......」

用詞邏輯不通 經不起細究

除了硬譯,還有邏輯問題。近年來,常常聽到網球評述員說「甲乙互補發球局」,顯然用詞不當兼邏輯不通。說「甲乙互破發球局」是可以的,為什麼?關鍵在於「互」字。「你對我怎樣,我也對你怎樣」就是「互」。「甲乙互破發球局」,就是「甲破乙的發球局,乙也破甲的發球局」,這完全正常。那麼「甲乙互補發球局」說得通嗎?「甲補住乙的發球局,乙也補住甲的發球局」?兩人「打假波」乎?要修改並不難,就說「甲乙都補住發球局」好了。

最後簡單說說一個常見的邏輯不通例子:「落後兩球,連追三球反勝。」甲追乙,甲必然在乙後面。落後兩球之後,進兩球就已經平手,第三球怎談得上「追」?說「落後兩球,連進三球反勝」才對。

●池威霖 香港恒生大學翻譯及外語學院高級講師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