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對北京的喜愛,是埋在骨子裏的,或許自小就去得多的緣故,春夏秋冬,每個季節都曾踏足京城的胡同和郊野。可惜,最終沒有定居在這座令人流連忘返的城,唯有抽空探訪,好處是,更加珍惜和這座城的「偶遇」。
在香港,是體會不到京城的大,也體會不到四季分明。從上一個暑假開始,都會帶着孩子去北京過幾日,讓他們感受一下什麼是氣勢雄偉的建築,什麼是連綿巍峨的山脈,什麼是古代皇家園林的莊嚴,什麼是胡同巷弄間的市井氣息。
今年暑假接近尾聲的時候,帶着孩子夜爬八達嶺長城,遊客少了很多,體驗感增強了很多。我們傍晚6點半開始登城,夜幕仍未落下,烽火台之間的城牆都裝置了黃色的燈光,勾勒出一條金色的巨龍,蜿蜒盤旋在燕山脊線。孩子們忘記白天徒步的疲累,一口氣爬到最上面的烽火台,望向巍峨的山巒,感慨這千百年來的偉大壯舉。學習歷史,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置身於「歷史現場」,登上長城,是踏上一堂跨越時空的實境課。於此,孩子們大都理解了為何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更深刻體會到國家和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性,感受當年勇士們不畏艱險的意志,於壯闊山河間激盪出胸懷天下的格局。
令我回味無窮的則是坐在頤和園遊船上的閒暇時光。泛舟於昆明湖,不遠處就有十七孔橋橫跨湖面, 對面的萬壽山以及山下的湖景和船舶構成了一幅安靜美好的中國畫。不禁感慨,古時只有帝王能夠蒞臨的園林,如今也成為百姓可以隨時踏足欣賞的勝地,生於如今這個時代,何其幸也。
到了北京,當地的朋友會推薦我們吃一些地道的京菜和小吃,不外乎北京烤鴨、涮羊肉和「驢打滾」這些。熱心的當地導遊佳哥推薦我們去護國寺品嘗小吃,除了有北京的甜食之外,還有清真菜,佳哥強調,清真菜主要是沒有預製菜,都是即叫即做,價格也相當親民。
孩子們最喜歡的是涮羊肉,主要因為對涮羊肉所用的銅鍋感興趣。他們圍着銅鍋觀察湯煮沸後,水汽從中間的氣筒中出來,在燈光下盤旋,覺得有趣極了。老北京的銅鍋,的確讓吃火鍋這種看似普通的飲食方法,變得更加有儀式感。 夾幾片新鮮的羊肉,在清湯裏只需涮十秒,便可蘸上胡麻醬,送入口中,羊肉混合胡麻醬的鮮香交織在一起,令人欲罷不能。
探訪夏日的京城,有許多樂趣,離開時,已開始盤算着秋日要再去香山摘幾片紅色的楓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