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醫管局行政總裁李夏茵上月初履新時提出要建立敢言文化,鼓勵說出醫療程序的失誤,提升病人安全。前醫管局港島東醫院聯網總監陸志聰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醫管局已設有多層舉報渠道,如醫護質疑同僚的行為,可向部門主管、醫院行政總監、聯網總監作出層層舉報,此外還有醫務委員會。「醫管局已設立保護『吹哨者』身份的機制,若投訴出於善意,即使投訴不成立,舉報人也無須承擔後果。」
他認為,任何制度都無法完全杜絕違法行為,但無論涉事醫生的動機是私人恩怨、誤解還是公義,選擇非法洩露病人資料都是極不恰當。
陸志聰介紹,除舉報外,醫管局內部設有醫療事故檢討機制,如「Morbidity & Mortality(M&M)會議」(死亡及嚴重後遺症病例討論會),由高級醫護和初級人員共同參與,涉事者須接受同業質疑,並經常邀請港大、中大或私院專家等提供獨立意見。
他認為,事件反映部分醫護可能不熟悉這些渠道,導致繞過正規程序。「好多員工未必清楚這些機制的運作細節,醫管局可以舉辦工作坊,透過模擬案例教育員工如何合法舉報。」
對於李夏茵早前提出的敢言文化方向,陸志聰表示贊同,但管理層需以用心態度推動溝通文化,消除醫護對職場報復的憂慮,讓員工夠膽講,而聆聽者事後也能做到不針對人。
議員:不應以病人為磨心
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批評,醫生間糾紛不應以病人作為磨心,而是應透過正規渠道舉報。
他指出,醫生之間有專業分歧或質疑並不罕見,但醫生作為科學專業人士,應避免主觀臆斷,「作為非主診醫生的質疑者,未必完全掌握醫生與病人之間全部的臨床溝通細節,單憑個人觀察質疑對方,很可能不夠全面。即使真誠提出質疑,亦可以向部門主管、院長或聯網總監投訴,若內部無法解決,也可向醫務委員會舉報,甚至向申訴專員公署投訴,無需洩露病人資料。」
不過,林哲玄承認內部溝通和舉報機制永遠有改善空間,可能導致部分醫生因不信任或擔心上級包庇而選擇違規舉報,呼籲醫管局持續優化舉報渠道,確保敢言文化得到落實。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認為,醫管局及醫委會有需要檢討舉報或投訴機制。「如何叫人敢言,敢言之後是否真的會正視,以及花多少時間處理。如果很長時間都無法處理,可能有些人會覺得不如直接跟傳媒揭示,這樣處理是否更好,可能有這個想法。」
至於醫管局臨床醫療管理系統有否需要限制閱覽權限,陳凱欣認為一旦收緊可能影響醫療工作,現時已有足夠指引處理。
時序表
日期 事件
2月8日 一名患胰臟癌女病人家中吐血被送往將軍澳醫院
2月14日 醫院為女病人進行內視鏡超聲波穿刺手術,但內臟嚴重出血,無法止血
2月15日 女病人離世
3月 女死者家屬分別收到匿名電話及告密信,指知悉死者的手術細節,並提供醫院內部文件指「類似事故在涉事醫生操刀下發生過多次」,家屬決定作出投訴
4月 院方與家屬會議,涉事姓洪醫生被錄音,曾表示「係我嘅失誤導致出血問題,呢樣嘢我唔否認。」不過5天後家屬接院方電話回覆指女病人死於手術併發症,並非醫療事故,家屬遂向電視節目投訴
5月至7月 家屬向醫院申請女病人所有醫療紀錄,結果發現收到的紀錄與最先版本有出入;家屬聯絡院方獲安排7月中會面,但洪姓醫生未有出席
8月 電視台聯絡告密者取得更多資料及詳情後,同月19日至21日播出投訴個案;至31日,將軍澳醫院公布一宗員工涉嫌違規違法,未經授權閱覽及洩露病人資料的個案
9月1日 將軍澳醫院聯同警方召開記者會,警方透露於8月27日接獲院方報案後,8月31日拘捕兩名涉案醫生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