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香港大學校長張翔,他們亦分別是轉化腫瘤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神經系統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光量子物質全國重點實驗室的主任。他們感謝國家與香港特區政府在政策、資源及人才發展各方面,均對大學科研予以高度重視並提供支持,更分享了大學的創科大計,包括未來會放眼大灣區豐富的臨床資源,開展大型臨床研究,並會積極融入國家大局,通過深化合作、人才交流和完善創新生態等,令本港科研更上一層樓。
中大:上中下游一條龍發展
盧煜明表示,目前中大擁有四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包括腫瘤學、消化疾病、農業生物技術,以及今年新成立的專注於量子信息技術與材料領域的重點實驗室,新實驗室的成立標誌着中大在量子科技領域邁進新里程碑,同時展現香港在國家科創戰略中的重要角色。該校將繼續深化與內地的協同創新,推動科技全面發展,實現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實際落地的一條龍發展模式。
以盧煜明主事的轉化腫瘤學為例,他希望憑藉大灣區豐富的資源,開展以往在港難以實現的大型臨床研究,從而令其發明的癌症相關技術能更早落地應用。「香港高校基礎研究實力雄厚,在生命醫學、量子信息、先進材料基礎等前沿科學保持國際領先地位,中大亦正發揮獨特優勢,主動融入國家大局,希望與內地創新合作,在科技強國征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科大:成果產業化成就顯著
葉玉如表示,完成重組工作後的實驗室在定位上更加清晰,布局也更科學,能更聚焦於解決對國家戰略具有重要意義的科學問題,並更好地發揮香港在科研與國際化方面的優勢。是次科大成功保留原有的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還獲批准新增一個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同建設的實驗室。她指科大未來會繼續聚焦國家戰略需要,致力於開展前沿科學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跨學科合作、匯聚海內外高端人才,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升香港國際創科中心等貢獻更大力量。
她指出,科大很重視基礎研究的轉化與產業合作,鼓勵師生創業,已培育超過1,800家初創企業,在技術和成果轉化、產業化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希望在「科大一體,雙校互補」的框架下,全力實現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關鍵績效指標;在數據共享方面,早前在國家教育部支持下,科大建立了生命科學開放聯盟,其中一項重點是資源共享,她有信心在此框架下,實現數據跨境流通。
港大:保基礎優勢聯通國際
港大是次獲批准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涵蓋醫學、化學、物理學等多個交叉學科領域。張翔指出,相關研究成果將為下一代醫療健康技術及香港醫療工業奠定堅實基礎,造福市民。
此外,在當前國際形勢下,張翔認為香港更需推動國際合作,致力解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如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而「一國兩制」為香港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了巨大空間與優勢,期望通過實驗室平台吸引海內外頂尖人才,進一步加強國際化,引領全球在健康醫療及各學科領域的合作。
張翔表示,基礎科學與科技轉化及發展,是上游與下游的關係,若缺乏上游基礎科學的源頭活水,就難以推動下游的技術轉化與產業化,故香港必須保持現有基礎科研的優勢,及與國際的聯通和合作,故港大展開了不少工作。他說,明年初港大科技創新地標的三棟大樓將竣工,屆時將匯聚一系列跨學科的國際頂尖科學家團隊,來港開展最前沿研究;港大亦成立了創新學院,旨在為香港培養更多年輕創新者,創造更多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