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紓緩香港多個行業長年面對的人手荒,現屆特區政府推出多項輸入勞工計劃,其中「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放寬26個非技術或低技術工種輸入外勞,在保障本地僱員就業機會的前提下,紓緩有關行業人手緊絀問題。位於深井的私人屋苑海韻花園因交通不便,沒有港鐵直達,以往長期面臨保安崗位人手短缺,泓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2016年接手屋苑管理以來,雖嘗試多種招聘方式,卻始終無法補足全職人手,只依賴兼職員工勉強維持運作。直至去年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引進首批8名外勞保安員,才緩解人手不足問題。住戶、業主立案法團及管理公司均認可外勞的工作表現,而這群來自內地的保安員亦以專業態度融入社區,甚至主動關懷居民,成為屋苑管理的新助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芷珊
泓建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曉君坦言,儘管該公司嘗試透過張貼海報、刊登招聘廣告等多種方式招募人手,惟效果不彰,最終只能依賴兼職保安員應急。海韻花園業主立案法團主席黃文超則指出,兼職保安員往往無法有效回應住戶需求,「他們心態是今日在這裏工作,明日可能在其他地方做」,結果兼職員工只願完成基本任務,甚至上班期間「搵地方睡覺」。
他強調住戶繳納管理費是期望獲得應有服務,卻難以達標,對管理公司亦造成嚴重影響,「根據合約,管理公司若缺勤一名保安,便會被罰款1,000元,進一步加重營運壓力。」
強調無搶港飯碗 只是補足空缺
管理公司至2024年初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接觸中介提交申請,首批8名外勞保安員今年2月到職,月薪按行業中位數17,900元計算。王曉君強調外勞並未取代本地員工,只是補足空缺,現有七成保安仍為港人。她指出,外勞普遍較年輕、體力充沛,適合巡邏等體力需求較高工作,而本地員工則熟悉香港環境,但多數年逾六旬,體能有限,公司會根據員工專長分配崗位,未來若有合適的本地應徵者仍會考慮聘用。
內地軍人放棄「鐵飯碗」來港發展
29歲的外勞保安員陳志遠來自江門,曾是軍人,退役後任職武警8年。由於在內地工作期間也是服務基層市民,加上考慮到自身條件,故經過面試篩選後,放棄內地公務員的「鐵飯碗」來港發展,他坦言申請過程如過五關斬六將,初到香港時也曾面對語言文化差異,「香港用語有時有雙重意思,需多問多學……本地同事像前輩一樣耐心指導,不僅關心工作,也照顧我們的生活,讓人感到溫暖。」
福田每日搭1.5小時跨境巴上班
陳志遠現時負責屋苑外圍巡邏,以及處理突發事件,例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驅趕野生牛隻等,笑言:「這情況與內地鄉村相似,都有青山綠水。」
他住在管理公司安排位於深圳福田區的宿舍,每日乘搭巴士跨境1.5個小時上班,其上司英姐表示,他在十號風球期間堅守崗位,收起水馬等物品,以防砸傷住戶,累極也只在休息室小憩,「滿分100分他有120分!」
黃文超則認為,外勞保安態度認真、盡忠職守,住戶對他們的評價也相當高。他舉例,第三座外勞保安員在雨天時,看見一名老婦因地面濕滑而行動不便,即主動上前攙扶她進入住宅大堂,「這個舉動令人十分感動,過往很少見到保安如此自動自覺幫助住戶。」
該名外勞的行為,證明了保安工作不僅是坐在「座頭」(大廈出入口),也要主動關懷與協助住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