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傲冬 民建聯秘書長
啟德體育園的開幕,使香港演出場地長期緊缺的問題,迎來了緩解契機。如今,部分大型演唱會移師至可容納5萬人的啟德體育園,令紅館在未來有望重新定位,為歌手提供更多檔期,以確保有實力的藝人有更多機會在紅館演出。此舉對香港的文藝生態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是藝術家的福音,更可助香港鞏固亞洲盛事之都的地位,並對弘揚如粵劇等中國傳統文化有所助益。
根據特區政府的計劃,紅館的重新定位將為演唱會預留珍貴的檔期,並預留個別康文署場地作長期演出和粵劇表演之用,這旨在為不同類型的表演場地分配更合時宜的文藝活動。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場館,重新定位將有助紅館成為多種藝術形式的展示平台。同時,康文署將優化場地的資源分配,騰出更多檔期供不同藝術團體使用。當「實力派」藝人們都擁有更公平地使用紅館的權利後,不僅讓創作人有了更明確的進階目標,亦令觀眾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元和豐富的舞台表演。
雖然,紅館從「體育優先」轉向「演唱會場館優先」的做法可提升經濟效益,但特區政府需避免過度的商業化擠壓受眾較少的藝術。因此,預留粵劇場地僅是改革的起點,未來需擴展至更多小眾的藝術形式,以確保小眾的文藝事業可茁壯成長。
粵劇作為代表香港的本地文化之一,同時亦是香港首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承載了深厚的歷史和豐富的藝術價值。據稱,特區政府將會預留沙田大會堂演奏廳為粵劇場地,這意味着粵劇將獲得更多的表演空間和資源的支持。而東九文化中心作為擁有先進科技設備的嶄新場館,亦可在推動粵劇的多元發展作出重要助力。特區政府還可考慮與本地藝術團體合作推出更多跨界演出,將粵劇與現代舞蹈、流行音樂等不同藝術形式相結合,創造出具創意和吸引力的演出,吸引更廣泛的觀眾群體認識傳統文化,激發年輕一代對此的興趣,形成良好文化交融氛圍,進一步推動香港傳統文藝事業的多元發展。
其實,場地個性化是一個極具潛力的策略,能夠滿足不同類型演出的需求,而不同的場地擁有不同的特色和氛圍,這對藝術家和觀眾來說也是一種新體驗。啟德體育園的現代設計和先進設施,可為體育和大型演出提供理想環境,而紅館則可通過其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吸引對傳統藝術和舞台劇等感興趣的觀眾。此舉可為不同藝術形式提供更貼合其特性的舞台空間和技術支援,有助提升演出水平與感染力。
紅館的重新定位解決了以往場地短缺的問題,為香港的文化藝術界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不僅象徵着特區政府對文化藝術生態系統優化的決心,標誌着特區政府在推動本土文化繁榮作出了積極作為,其潛在影響亦對整個文藝產業鏈有着深遠影響,尤其是對香港本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以及場地個性化的建構具有重要意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