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長江和記擬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資產持續引發熱議。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昨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有記者提問,據報道,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將審查長江和記擬向貝萊德財團出售有關港口資產事。郭嘉昆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報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此表示,注意到此交易,將依法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他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同時,國務院港澳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網站昨日繼續轉載《大公報》的評論文章,指出香港政商界支持依法審查,呼籲長和要三思。

●長江和記擬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資產事持續引發熱議。 資料圖片

國務院港澳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網站轉載《大公報》題為《「大義面前無小事,長和應三思」香港政商界支持依法審查「非一般買賣」》的文章指出,香港政商界人士認為,鑑於當前中美貿易戰的複雜背景,不少大型交易可能會觸及國家利益。長和作為一間扎根香港的大企業,各界希望有關買賣決策要考慮到對香港和國家的影響。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日前表示,將依法對長和交易進行審查,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香港政商界人士對此表示堅決支持,大家認為,審查有利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既彰顯「大義面前無小事」的底線思維,更是對美國「長臂管轄」等霸權行徑的有力回應。

憂美方無理增中國船隻使用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進出口界立法會議員黃英豪表示,進出口是香港主要產業之一,貿易額佔GDP約16%至17%,有約40萬僱員,業界擔心港口一旦落入美方之手,美方或無理調高中國船隻的港口使用費,不僅影響業界生存,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也將受到威脅。

另外,港口涉及國家安全與戰略利益,所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合情合理合法。作為一間扎根香港的企業,希望長和在進行決策時,也要考慮到對香港及國家的影響。

審查有助推動全球港口治理公平性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主任黃冰芬對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表示支持。她說,該審查符合2007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域外管轄原則。儘管長和交易的主體為香港企業,但長和在中國內地擁有鹽田港等核心資產,且巴拿馬港口對中國供應鏈安全具有戰略意義,審查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競爭與國家安全,這體現了法治精神,有助推動全球港口治理的公平性。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樓家強指出,為商者必須要清醒認識「資本無國界,但企業有祖國」,尤其在當今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企業經營不應棄國家利益於不顧,不可逾越國家主權與民族大義的紅線。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貿環境,全力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港口交易進行審查,這正是對市場主體的深切保護。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大律師梁美芬指出,企業的大型項目若涉及關鍵設施或國家核心利益,企業之間的交易就不是一宗普通的交易,企業的決定應顧及社會及國家的整體利益。長和應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結論去處理相關交易。

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表示,巴拿馬港口地理位置特殊,在國際貿易與運輸中佔據關鍵地位,其交易走向直接關乎國家利益與安全。國家市監總局反壟斷二司肩負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障國家及社會公共利益的重任,對長和交易進行審查合理合法,希望長和切勿因小失大。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強調,長和不能一意孤行,即使商業活動也必須考慮到國家及人民的利益。期待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調查早日取得進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屯門區議員甘文鋒認為,長和如果決定停止交易是明智的決定,而國家現時透過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審查長和交易,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也是希望透過法律去加強治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恐打擊中國船舶自由航運 法律界:違公平競爭原則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法學教授傅健慈認為,若美財團收購成功,美國便可能進一步打壓中國出口貨品和採取針對中國船舶的措施,甚至拒絕中國船舶使用巴拿馬運河,或向中國船舶收取使用巴拿馬運河、碼頭、設施等高昂費用,增加航運時間和成本、削弱中國航運的競爭力,打擊中國船舶自由航運,違反公平競爭的精神和基本原則。「長和的交易不能只『在商言商』,港口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其運營數據和物流資訊都涉及到國家安全,將如此重要的資產出售給外國企業,是否存在數據洩露和國家安全隱患,值得深思。」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馮煒光支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法對長和計劃出售巴拿馬港口進行審查,認為長和可以借機與美資商討取消「賣港協議」,以免令國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他認為,今次交易所涉及的港口是具國家戰略意義的資產,且遍及全球主要國家,又與「一帶一路」倡議布局高度重合,國家理應依法作出相關審查。「美西方國家對具戰略意義的科技企業被外國資金收購時,也會依法審查,且幾乎都不會批准出售給外資,由此可見,當外資欲收購影響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戰略性企業時,全球各國政府都會十分重視,也會依法審查。」

港政界:涉戰略資產交易 須建好護國安防火牆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宣布依法審查長和擬售巴拿馬港口有關交易,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多位香港政界人士及學者表示,若美資財團取得巴拿馬運河等重要的樞紐港口,可能藉智能調度系統獲取中國貨輪敏感數據,甚至採取歧視性措施,影響中國航運的效率與成本,損害中國國家利益。他們支持國家監管部門依法審查有關交易,決心維護市場公平和公共利益,正如全球主要國家均對涉及關鍵基礎設施的外資收購嚴格把關,是國際通行做法。

彰顯國家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決心

全國政協委員舒心表示,港口作為重要的基礎設施,關乎國家的貿易安全和經濟穩定。一旦港口控制權發生變更,可能會影響到中國的航運安全和貿易暢通。倘若美國利用這些港口對中國船隻採取歧視性措施,或者通過港口智能調度系統獲取中國貨輪關鍵資訊,都將對中國的戰略安全和經濟利益造成損害。此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介入審查,彰顯了中國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和社會公共利益方面的堅定決心。

全國政協委員許清流表示,香港企業能夠在國際市場上參與競爭,並且取得成就,最大的支持力量,來自祖國。絕大多數香港工商界、企業家也都深明一個道理,國家保持長期穩定發展,香港特區才能夠持續穩定發展,香港的企業才會有更光明的前景。「企業的成長、壯大,靠企業家精神,而企業家精神的第一要義,就是愛國。香港企業家應傳承愛國傳統,胸懷報國之志,在商場上馳騁,除了須遵守市場規則,還須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要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作出正確的商業決策。」

全國政協委員王明凡表示,長和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其商業決策若在關鍵領域為短期利益忽視戰略考量,可能影響公眾對企業的長期信任。「我們需要清楚知曉,跨國資本運作絕非簡單的數字遊戲,涉及戰略資產的交易必須建立好維護國家安全的防火牆。」

商業決策不能凌駕國家利益

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譚岳衡表示,此次交易表面上似乎只是一次普通的商業行為,但若置於當前中美戰略博弈加劇的背景下審視,其交易意圖和對國家的負面影響遠超商業行為本身。他強調,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企業長遠發展;企業愈強大,愈要主動承擔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不能將商業決策凌駕於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之上。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主席施清流表示,反壟斷審查是國際通行的經濟治理規則。根據《反壟斷法》,即便交易發生在境外,若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中國法律依然適用。巴拿馬運河兩端港口掌控全球6%海運貿易量,更是中國21%商船必經通道,若控制權落入具有地緣政治意圖的外資手中,將威脅中國航運安全及「一帶一路」合作。國際先例表明,主權國家對此類交易的審查絕非特例,中國過去否決高通收購恩智浦案、歐盟調查貝萊德關聯交易等,均體現維護公共利益的審慎態度。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