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蝶
瓊瑤的小說很多都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她的小說早期以台灣製作最多,後來大陸也有不少影視製作。相對來說,香港拍攝的瓊瑤作品則不算多。大陸和台灣不同的是後者至二千年後仍有出品,但香港的則只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才有製作。電影方面,包括由邵氏兄弟製作的《船》《紫貝殼》、李行為香港電影公司執導的《碧雲天》等。
至於電視劇,由無綫拍攝的瓊瑤劇集都是在七十年代製作。無綫首齣瓊瑤劇集是《星河》,於1972年8月在「一三五劇場」播映。顧名思義,它是逢星期一、三和五播出。男主角作家狄君璞和女主角失憶的梁心虹由馮淬帆和黃淑儀分飾,還有仍未憑《啼笑因緣》走紅的陳振華演出。
《星河》除了是首齣瓊瑤港劇外,還有另一個「第一」。大家常常以為《啼笑因緣》是首齣香港電視劇主題曲,其實《星河》的同名主題曲才是。它由瓊瑤作詞、顧嘉煇作曲、詹小屏主唱,是一首原創國語時代曲。由於它是國語歌,當時沒有流行起來。同年10月,無綫播映第二齣自家製作的瓊瑤劇集《夢影》,由甘國亮改編自瓊瑤小說《夢影殘痕》,並由無綫第一屆藝員訓練班畢業生主演。
1973年3月播映的《煙雨濛濛》是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相信電視觀眾對這個故事最有印象,因為中央電視台在2001年重拍。在無綫翡翠台1973年版本中分飾男主角何書桓的鄭少秋和女主角陸依萍的李司棋憑着此劇,奠下日後在電視圈中小生和花旦的地位。
《煙雨濛濛》亦有一個「第一」,就是它的同名主題曲是第一首粵語香港電視劇主題曲,比1974年的《啼笑因緣》更早。作詞的不是瓊瑤,而是蘇翁,顧嘉煇作曲、鄭少秋主唱。以後若有人問你香港第一首粵語電視劇主題曲由誰主唱,請不要再回答是仙杜拉。
同年10月播映的《船》是由當年無綫從首兩屆藝員訓練班畢業生中挑選出來塑造為「金童玉女」的伍衛國和呂有慧分飾男主角杜嘉文和唐可欣,他們都是當年炙手可熱的小生和花旦。然而,對今天年輕觀眾來說,為他們熟悉的卻是在劇中飾演配角鄭湘怡的蘇慧瑜。不認識蘇慧瑜嗎?今天她已經改名為蘇恩磁,就是《愛·回家之開心速遞》中的龍二太。
1976年,無綫製作最後一齣瓊瑤劇《心有千千結》,由石修和李琳琳分飾男女主角耿若塵和江雨薇。此劇的同名主題曲由石修和鍾玲玲合唱,到今天已成經典金曲。此劇有一個特點,是全劇大都在山上一間別墅內取景,並用外景車實景拍攝。由於山上大風,演員們即使在別墅內演戲,頭髮和飯桌布仍然被吹亂,非常寫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