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塘的儲水量不足以應付食水需求,且存水量波幅極大,如1963年5月便因降雨量不足而要實施制水措施,由最初每日供水3小時後改為每4天供水4小時,制水措施至一年後颱風帶來暴雨才取消。早在1960年大制水前,當時的香港政府已意識到存水量不足問題,故與廣東省商討輸水來港,1960年達成協議,每年由深圳水庫輸入2,270萬立方米的食水。至1963年更進一步達成共識興建東深供水系統,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當年親自批准動工興建供水系統,將東江水輸到香港。
東江是珠江三條支流其中一條,源於江西省的尋鄔、安遠和定南縣,自東北至西南方向流入廣東省境內,供應河源、惠州、東莞、廣州、深圳及香港超過4,000萬人口,其中輸港的東江水由位於東莞市的太園泵站抽取,經專用輸水管道運送至深圳水庫,再輸往香港木湖原水抽水站,抽水站則透過西部路線,中央路線及東部路線的3條主要供水管道系統,將東江水送至部分濾水設施直接處理,部分則輸往指定水塘及其下游的濾水廠處理。
香港與廣東省政府1960年簽訂第一份東江水輸港協議後,至2020年兩地政府已合共簽訂了12份供水協議,所有協議均根據香港的食水需求預測而制定,當中已考慮到人口增長、工商業需求和香港集水區預計集水量等因素。根據2020年簽訂的供水協議,東江水每年供水量維持11億立方米,以應對不可預見的情況。
佔本地總食水供應量約70%
東江水對香港日常生活極重要,佔本地總食水供應量約70%,令香港不再受制水之苦。兩地現行供水協議為「統包扣減」,即按實際東江水取水量扣減水價,而香港可按供水協議獲得足夠東江水至每年供水量上限,特區政府每月按實際需要將所需供水量通知廣東省政府。協議並加入扣減水價機制,每年實際水價會因應實際取水量與供水量上限差額,乘以單位價格結算扣減款額,再從每年基本水價中扣減。
現行供水協議由2021年至2023年為期3年,而「統包扣減」方式至少可應用至2029年,在水價扣減機制下,粵港雙方同意現行協議以6.15 億立方米為東江水最低每年取水量,而在涵蓋現行協議和後續協議的9年間,年均東江水取水量不少於7 億立方米。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倩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