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穿越為殼 科技為引 《開心穿粵2.0之夢·將來》 新穎展現粵劇傳統精髓

2023-06-24 04:08:32 副刊
◆演出在粵劇中加入科技元素。
◆《開心穿粵2.0 之 夢·將來》
◆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後)與羅家英。
◆傳統戲《過江擒盜》亦加入新元素。
◆演出中加入不少神秘道具,展現舊時觀戲傳統。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演出利用時空穿越故事,吸引觀眾一嘗粵劇魅力。
◆羅家英指導年輕演員。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提供

戲曲中心茶館新星劇團去年推出創新粵劇《開心穿粵》,引入人工智能機器人參與演出,令人耳目一新。今年團隊再接再厲,創作出全新的《開心穿粵2.0之夢·將來》。演出將南音、古腔、粵樂演奏等元素相融合,藉由科技元素的牽引,吸引觀眾走入粵劇大門。

科技可以在粵劇的傳承與創新中擔當什麼角色?演出的聯合導演——西九文化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與粵劇名伶羅家英接受了記者的訪問。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尉瑋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金源

鍾珍珍介紹道,上次的《開心穿粵》得到賽馬會贊助,引入模仿家英哥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參與演出,得到了不錯反饋,不少觀眾表示喜歡故事的呈現方式,拉近了與粵劇間的距離。這次的《開心穿粵2.0》則從五六十年代穿越到2046年,加入小機器人Jimmy作為未來的象徵。

故事中的未來時代,因為沒有人學,粵劇古腔已瀕臨失傳,幸虧有數據紀錄,便由機器人來代唱。誰知機器人突然出現故障,最終由從過去穿越而來的花旦完成演出。演出中亦融入不少《黑鏡》式情節,想像科技大爆炸時代的情境。例如主角演唱完卻發現觀眾不鼓掌,只紛紛舉着黑色熒幕,原來是「舉機」當支持。

「到時連點讚都已經是老土的了!」鍾珍珍笑道,「其實現在也是,會發現很多觀眾都不鼓掌,一完場就忙着舉機拍照,台上的演員有時就覺得,是不是我唱得不好呀怎麼沒有掌聲?我都有在演出裏面滲入這些現狀。」

科技作引子 傳統很寶貝

其實,不論是《開心穿粵》還是《開心穿粵2.0》,鍾珍珍始終想要做的,是尋找一種方式,讓人發現「傳統其實很寶貝」。前者藉由設置舊屋場景,來自然帶出傳統粵劇知識;後者則真正跨越時空,用新穎的故事外殼包住粵劇傳統的展示。劇中精華,是藉由「戲中戲」的設計,把唐滌生《紅菱巧破無頭案》之〈對花鞋〉,及本地新晉編劇黎耀威原創作品〈過江擒盜〉兩齣折子戲呈現在觀眾面前,讓大家在緊湊的90分鐘內一窺南音、古腔、粵樂演奏等不同演出形式的特點。

鍾珍珍坦言,引入科技元素更多是引子,「最希望的是透過這個故事表達我們的心情:不論科技發展得多先進,人心、人的感情和感覺是不可取代的。」對於粵劇傳承,她亦呼籲:「雖然電子荷包很方便,但沒有電時也很大件事。希望大家今時今日把握時間,能保留的東西盡量保留、盡量學習,用我們口手相傳的方式去做這件事,將來就不會後悔了。」

科技不會帶來衝擊 粵劇其實很「潮」

近年來,戲曲中心做了不少新嘗試,將科技元素與粵劇相融合,打破粵劇予人「老舊」的固有印象。《開心穿粵》系列如此,去年底鍾珍珍與羅家英合作的小劇場粵劇獨腳戲《修羅殿》亦如此。演出改編自電影《羅生門》,從電影剪接手法和現代劇場敘事手法中汲取靈感,打破傳統粵劇的舞台及燈光設計思維,又融入多媒體互動元素,讓故事時空不斷跳接。羅家英一人分飾多角,挑戰其從藝半世紀以來首部獨腳戲,在表演方式上亦作大突破。

「當時大家看完都覺得:哇,粵劇現在變成這樣了?!」鍾珍珍笑道。而談到科技是否會對粵劇傳統帶來衝擊,「我不想用『衝擊』來形容。」她坦言,「其實粵劇是一種很靈活的形式,因為它一向是market-driven,一向跟着市場走,對觀眾的喜好是很遷就的。比如之前粵劇裏也有吊威吔啊,上天下海啊,其實很『潮』的。但是因為大家少看,一看它着古裝就覺得它古老,其實是錯的。所以,現在用LED,用沉浸式音響,是否就顯得很先進或者會對粵劇造成衝擊呢?不會的,他們(粵劇藝術家)都很喜歡試的,只不過資源未必個個都有。還有資源要用在哪裏呢?這是每個班自己要去決定的。」

她續分析道,粵劇當下的創新與發展,需考慮兩個根本的關鍵點。首先,傳承傳統是關鍵,「如果根基不好,怎麼創新都不行。」其次則是拓展觀眾。「這四個字聽起來好像很容易,但做起來『板斧』來來回回是不是都是那些?但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怎麼才能貼近現在的人,令他們來看粵劇呢?如果和他們距離太遠,他們就容易說不,但其實他沒看過的,只是印象中覺得你是古老的東西。就像我們做小劇場粵劇獨腳戲,很多人會質疑:哈?獨角戲?還是粵劇?不想來。但是看完會覺得,現在的粵劇好厲害哦。」

在她看來,粵劇一直在發展,但這發展與觀眾的理解之間有隔閡、有落差,如何打破這層認知上的窗戶紙,非常重要。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