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東涌線延線於日前舉行動工典禮。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指出,優質的城市發展與生活環境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必定是便捷高效的交通運輸,因為可節省市民上下班、返放學和生活出行的時間,能夠滿足工作、生活和照顧家人的需要。他強調,無論是地區抑或是全港的規劃和發展,更好地便利市民生活出行和就業,以及便利工商業活動和促進經濟發展,都是特區政府的核心考慮,「『基建先行』可讓香港的發展更利民、更快速、更高效、更可持續。」

陳茂波指出,現時全港約1,100平方公里的面積中,已發展面積僅佔約四分之一。另截至去年,本港人口約730萬人 ,其中逾390萬人居於新界地區,佔比約54%,較20年前高出3.4個百分點;居於九龍的人口比例持平在約30%;居於港島區的人口佔比則減少逾3個百分點至約15%。

陳茂波:理順空間布局基建配套

他指出,隨着進一步開拓更多土地供居住和擴大發展容量,必須對交通網絡和系統提前作出部署,因此必須改變思維,透過前瞻的規劃,更好地理順空間布局和基建配套,讓新發展地區能更好滿足市民的居住和生活需要;而貫通香港東西南北的交通網絡,不但能便利出行,更有助加快產業及商業發展,以及釋放沿途土地的發展潛力。

他表示,由於鐵路工程興建需時,因此更需要前瞻部署,讓相關項目能及時實現,同時提升整個香港交通系統的連接性,為市民和工商百業提供更多選項和彈性。除了東涌線延線項目外,他指本屆政府亦會於未來幾年全力提升新界的交通網絡建設,以配合包括「北部都會區」在內的整體發展。

雖然當中的古洞站和洪水橋站都只是在現有鐵路沿線上加建新的鐵路站,但都是「北部都會區」發展的重要節點。現時,古洞北/粉嶺北和洪水橋等地主要仍是一些發展密度較低的民居,以及回收場、貨櫃儲存等棕地作業。

陳茂波指,當地的交通主要還是依靠公路接駁,承載力有限,不足以應付兩區未來分別新增的22.6萬和17.6萬人口,因此該兩個鐵路站將對該兩個新發展區的起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指出,古洞北新發展區正是以古洞站為中心作市鎮規劃,古洞站將成為區內主要的公共交通樞紐,屆時由古洞北前往上水站可由原來路面車程的15分鐘,大幅縮減至約3分鐘。

洪水橋站方面,陳茂波指落成啟用後,由洪水橋站經屯馬線連接東鐵線過海段至會展站和金鐘站,預計分別需時約41分鐘和約43分鐘,「更重要的是,由於洪水橋地理上靠近深圳前海,洪水橋站亦預留了擴建的空間,可配合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的接駁。」

他指出,整個鐵路布局將大大提升港深兩地的聯繫、促進兩地貨物和人員的高效流動;連同其他道路網絡的規劃,更將為跨境貨物連接至機場和貨櫃碼頭提供非常重要的運輸物流走線,從點到線,整個地區的人流和貨流處理效率將大大提升。

至於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則可發揮增加土地房屋供應的作用。陳茂波表示,港鐵小蠔灣車廠用地發展項目可提供約兩萬個單位,當中約一半是公營房屋。小蠔灣站啟用後,由該站前往香港站需時約28分鐘,前往東涌站則只需約4分鐘。至於全長2.4公里的屯門南延線,將由現時的屯門站向南延伸至屯門碼頭一帶,有助改善屯門市中心南面社區的鐵路服務。 ◆香港文匯報記者 費小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