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法定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第一階段諮詢今日結束。圖為清潔工人在修剪街邊的綠化帶。 資料圖片

檢討機制首階段諮詢今屆滿 學者議員工會提建議

香港特區優化最低工資檢討機制的第一階段諮詢期今日屆滿,最低工資委員會將研究如何優化釐定法定最低工資的機制。香港文匯報昨日訪問經濟學者、工會組織及立法會議員,就檢討周期及平衡最低工資水平與維持經濟發展等提出意見,均認為現時最低工資檢討出現滯後,未能反映當前物價水平,應由過去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且應將食品、交通費等生活開支納入作參考指標,確保基層員工收入能應付生活所需。他們亦指,香港勞動人口短缺,相信上調最低工資水平不會影響低薪職位流失,反能吸引更多人投入勞動巿場,對經濟亦帶來正面影響。◆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明

最低工資委員會上月28日至今日展開第一階段諮詢,包括檢討周期、如何提升效率,防止工資過低,同時要避免低薪職位流失及維持本港經濟發展及競爭力。委員會完成檢討後,要於今年10月底前提交研究報告。

檢討周期:宜一年一檢

《最低工資條例》訂明至少每兩年檢討一次法定最低工資水平。

樹仁大學經濟及金融學系助理教授袁偉基昨日對香港文匯報表示,現時經濟發展快,交通費、電費、食品價格均有增長,兩年才檢討追不上生活開支的加幅,應改為一年一檢。

民建聯人力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顏汶羽亦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希望委員會廣納社會各界意見,盡快落實一年一檢,並希望政府盡快公布第二階段諮詢安排,以及提交研究報告後的跟進工作。

工聯會副理事長、勞工顧問委員會僱員代表林偉江亦對香港文匯報指出,兩年一檢出現滯後情況,最低工資委員會年中討論調整水平,年底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接納後,再交立法會審議,要翌年5月1日才實施,即由討論至落實約要一年時間。

此外,新冠疫情下已有4年未作調整,至下月1日最低工資水平才調升至時薪40元,認為釐定的水平已脫離巿場。

釐定機制:應用方程式

釐定水平方面,委員會參考一系列指標,包括整體經濟狀況、勞工市場情況、競爭力等,委員會指2011年最低工資時薪28元,至下月調升至40元,累計升幅42.9%,較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累計上升34.0%為高。

袁偉基則指,租金佔消費物價指數一大比例,不少基層人士居於公屋單位,故通脹看似不高,惟實際面對的生活開支增加不少,故應將食物價格、交通費等納入作參考指標。

林偉江直言「時薪40元食個飯都唔得」,認為應保障員工賺取的收入可維持日常開支,檢討機制應參考生活工資,即要考慮衣食住行等日常開支,「如果收入追唔上支出,咁最低工資就唔能夠令工人搵到食。」

顏汶羽則建議以方程式調整最低工資,加入客觀數據作參數,減省檢討的資料分析工作,以更客觀、透明、高效及可預視的做法去簡化檢討程序和計算出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用客觀方程式避免勞工和工商界之間的主觀爭論,從而提高施政效率,並借此落實一年一檢。

經濟影響:吸引勞動力

至於會否影響低薪職位流失和經濟發展,袁偉基則認為不會出現有關情況,因現時勞動人口不足,「𠵱家40元工資難請到人,反而調高最低工資可以吸引多啲人包括退休人士回流勞動巿場,如做兼職等,解決勞動人口不足問題,亦唔會影響整體薪酬水平。」

林偉江指出在人手短缺下,飲食業及零售業等時薪約有60多元,與最低工資水平已有一段距離,現時受惠於最低工資的多是單幢樓宇保安員及清潔工人等,若參考生活工資去釐定,去年計算約近55元,接近巿場水平,故上調最低工資不會對營商有影響,亦不會造成低薪職位流失。

他並指,現時失業率雖偏低,但仍有10多萬勞動人口未參與就業,某些4人家庭領取的綜援或較最低工資還多,「最低工資水平同綜援水平相近,攞綜援好過返工,調高最低工資水平拉開(與綜援的)差距,有助吸引多啲人投身勞動巿場,補充短缺情況。」上調最低工資亦不會令本港經濟發展受阻,「最低工資每次調整都睇唔到經濟受影響,反而提高基層工友嘅購買力,某程度上促進經濟效益,會有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