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於深圳西北部的光明區,擁有亞洲最大的養鴿基地、國內最大的鮮奶出口基地、廣東最大的西式肉製品生產基地。在外界看來,這裏曾經是一個偏遠悠閒的轄區。如今,光明區已經作為中國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布局建設了24個重大科技創新載體,近年來成為深圳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區之一。光明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過去一年累計引進245個優質產業項目,合計註冊資本104.8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達產後產值超624億元。
「高峰期有5家企業排隊等候」
內地開年拚經濟,各行各業都鉚足勁。作為招商推介部門,光明區投促中心的每個人感受到了強烈的緊迫感。投促中心副主任黃一寧說,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企業的來訪量變大了。「原來過去平均一天接待五六家企業,現在可能一天要見到10家企業。」來訪的企業中,既有希望落地投資的,也有希望一起走出去拓展市場的,「我們中心有3個班子成員,最高峰的時候,有5家企業排隊等候。」
黃一寧預計,開年以來的「戰鬥」狀態將在今年持續保持。他翻開中心今年的工作計劃,包括了一系列的外出招商行程:3月份赴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地區,重點招引高端製造設備、生物醫藥、新一代電子信息等領域產業;5月份赴香港,重點招引金融、生物醫藥、現代時尚等領域產業。此外,還要赴北京、大連、重慶、成都等新興產業較為集聚的城市,開展國內推介活動。
黃一寧笑言,過去跟企業打交道經常是客套式地問「老四樣」:做什麼,產值多少,稅收多少,什麼困難。現在跟企業接觸,往往更為直接,有時直接跳開寒暄的環節,商討困難解決的方法,「從租金到生產鏈條、供應鏈、稅收補貼等等,有些企業找不到一些零部件,都會來找我們幫忙對接工廠生產。」他說,甚至企業高管的教育醫療配套都會幫忙協調解決,所以中心的成員除了對轄區的企業和園區情況心裏有數,還要跟學校、醫療機構等對接,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多面手」。◆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