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費小燁)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日發表網誌指出,市建局早在2005年着手研究重建衙前圍村以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並因應地區持份者對保育圍村文化的訴求,探討在重建過程中盡力保存圍村內具特色的舊建築和文化特色。他指歷時6年的考古工作已完成並已於今年年中將評估報告呈交予古蹟辦審視,下一步將聽取持份者的意見,深化設計和保育方案的執行細節,並貫徹「寓保育於設計」的理念,透過創新手法優化保育公園的設計以詮釋村民昔日以「圍」的布局建構村落的歷史,同時彰顯圍村數百年來的風俗和宗教文化等非物質的文化遺產。

韋志成表示,市建局於2007年正式開展衙前圍村重建項目,並採用「寓保育於設計」的理念進行規劃和設計的工作,包括將圍村中軸線上的歷史建築和村內巷里的整體布局,活化成圍村保育公園。市建局在2016年完成項目相關業權收購和補償工作後,委託國際考古專家為衙前圍村進行了歷時6年的獨立考古評估。

他表示,市建局團隊將以傳承圍村的「形」和「神」作為項目的保育方針,並參照國際文物保育標準,復修地面的歷史建築及遺蹟;並會優化保育公園的整體設計,將圍村的五大文物價值,包括建築美學、科學、歷史、社會及文化精神,以創新手法展現出來,讓公眾領略圍村的歷史氛圍,達至新舊融合,傳承文化的目標。團隊將盡快向相關政府部門提交發展圖則和保育方案,獲批後預計在明年中開展工程,爭取在2030年完成保育公園工程,並開放予公眾享用。

市建局已就項目的初步發展計劃向政府申請批地,待批出地契條款後,將向相關部門提交保育計劃書和具體施工計劃。施工期間,承建商將為遺蹟進行全面保護措施,並在不同地點設置監察點及儀器,收集震動及移動的數據作為參考,盡量減低工程影響遺蹟結構穩定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