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聯合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共同舉辦的「奮進新時代 邁向新征程——領航『9+2』·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暨頒獎典禮」今日(24日)舉行。下午的圓桌論壇環節,分為「綠色金融 助力雙碳」「金融科技 智領未來」及「灣區金融 互聯互通」三個主題。
「綠色金融 助力雙碳」部分邀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立法會議員、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以及中國銀行(香港)發展規劃部副總經理、可持續發展戰略總監瞿亢,探討香港綠色金融的優勢。

許正宇認為,香港具備去碳化和數碼化的三個優勢:一是制度優勢,香港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金融中心;二是市場優勢,中國乃至亞洲對減排有很大的需求;三是人才優勢,發展綠色經濟需要綜合性的人才,而香港有一系列面向市場的培訓和培育計劃。許正宇表示,要利用綠色經濟進行疫後復甦,需要公司在意識上把ESG提升到策略的高度。

黃元山表示全球對ESG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這不僅是香港的問題。他提到施政報告中一系列培訓工作以及局方的資助對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認為有市場就會有人才湧進來。

瞿亢表示,將高碳行業轉換為低碳綠色行業的轉型金融,比綠色金融的機遇更大,市場更廣。他指,香港可以作為「聯絡人」的角色,幫助大灣區需要轉型的「棕色」行業企業和國際投資者聯繫起來。

下午第二場圓桌論壇「金融科技 智領未來」則邀請香港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陳細明,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深圳市政協委員、大灣區金融科技促進總會會長莊紫祥,以及HPE香港及澳門董事總經理、香港電腦學會認證及培訓總監梁成琯,一起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能在金融科技的創新中共同前進。

去年,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夥同香港數碼港推行「概念認證資助計劃」,數碼港400多間金融科創公司有很多創新意念有了初步成果,陳細明表示很高興看到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將初創公司的概念或產品向香港的金融機構推廣。他透露,通過配對,有90餘個項目配對成功,其中有70餘個項目被金融機構接納,並且會持續生產及應用。

莊紫祥表示,金融科技需相互融入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他認為,香港金融科技有無限的空間,鼓勵年輕人加入並作出更多貢獻。

梁成琯表示,疫情讓人們的心態和溝通方式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隨時都要為最壞的時刻做打算,企業也應盡快規劃數碼轉型,否則將難以在後疫情時代生存。
香港與內地的互聯互通使得香港的資本市場越來越壯大。下午第三場圓桌論壇「灣區金融 互聯互通」邀請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志榮,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唐瑞,瑞士銀行董事總經理、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以及羅兵咸永道中國大灣區服務金融業市場主管合夥人陳宣統探討市場發展如何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毛志榮指,在「一國兩制」下不同市場制度與市場實踐,會有很多機會去探索;另一方面,大灣區是國家在進一步開放過程中「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結合的地方。毛志榮表示,深港通的推出非常平穩,通過深港通的交易量達到56萬億人民幣的規模。唐瑞則表示,深港通的優化在兩地監管機構的統籌監管下做到了每日額度和標的範圍的擴大,北向和南向的看穿機制以及信息披露和投資者服務亦進一步優化。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嚴璐瑤 報道)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