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龍牽頭成立首度開會 機制定位不清恐遭英土騎劫
由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起的「歐洲政治共同體」(European Political Community,簡稱EPC)昨日在布拉格舉行首次會議,除了歐盟27個成員國外,已經脫離歐盟的英國、土耳其和烏克蘭等17個歐洲國家和地區獲邀參加,被視為是要在歐盟架構之外,建立一個更巨大的泛歐洲組織來對抗俄羅斯,並處理因俄烏衝突引起的歐洲能源及安全問題。不過分析認為,「歐洲政治共同體」現時機制和定位不清,不但可能缺乏凝聚力,未來更有可能被英國或土耳其等騎劫,用作與歐盟抗衡的工具。
「歐洲政治共同體」由馬克龍於今年5月倡議成立,本次會議旨在為歐洲各國提供一個政治協調平台,團結歐洲大陸以促進政治對話與合作,以應對俄烏衝突所引起的經濟和安全議題,並聚焦能源和移民等事務,在能源管道、基建設備、網絡安全等方面確定各國潛在的合作空間。值得一提的是,在會議之後一天,歐盟今日同樣會在布拉格舉行領導人非正式峰會。
成員各懷鬼胎如打開潘朵拉盒子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係研究中心副主任簡軍波表示,「共同體」目的是為應對歐洲共同面對、而歐盟無法單獨解決的問題,同時彌補歐盟無法快速東擴的缺陷。由於入盟標準高,歐盟短期內無法吸納較落後的歐洲國家,例如這次與會的西巴爾幹6國、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只能與一些非成員國召開雙邊會議,而利用「共同體」則可以將歐洲所有國家都拉攏進來一起討論。
「歐洲政治共同體」同樣被視為反映了馬克龍試圖爭取法國成為歐洲事務主導者的野心。不過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歐洲版分析認為,「共同體」包含了很多理念與立場完全相沖的國家,例如烏克蘭顯然不會接受以此代替加入歐盟、土耳其則會試圖借「共同體」來吸引注意,更不用說還有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剛剛才爆發軍事衝突的國家。馬克龍根本難以滿足所有國家的訴求和需要,反而容易「順得哥情失嫂意」,而且讓這些國家聚首一堂,更可能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變成一個脫離馬克龍掌控的巨大平台。
能討論話題有限 法學者潑冷水
在與會國家中,英國的態度最受關注。英國首相特拉斯上任前,曾說過不能確定馬克龍「是友是敵」,但上任後卻答應出席「共同體」會議,英國政府甚至不諱言要在會議中扮演「領導角色」。Politico指出,英國脫歐後失去對歐洲事務的發言權,如今自然希望借「共同體」在歐洲發揮影響力。
事實上,法國政府過去幾個月在處理「歐洲政治共同體」的過程中,也很小心去避免被視為是要向歐盟「奪權」。歐洲外交官普遍認為,「共同體」既不能成為歐盟替代品,又要能夠維持政府間合作,在沒有清晰定位前,會議能夠討論的話題相當有限,難以發揮成效。法國經濟學家皮薩尼-費里就指出,「有觀點認為EPC可以成為類似G7的組織,但如今看來EPC就算能發表聯合聲明,也不會有顯著影響力。」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