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網絡及社交媒體盛行,衍生出沉迷上網、資訊失實、網絡欺凌等連串問題,加上疫情下學生使用數碼設備自主學習的情況大增,提升新一代的資訊素養刻不容緩。一項調查發現,超過四成半小學生一使用智能手機、電腦等數碼裝置便會難以按預期時間停用,近四成人若「斷網」便會感失落,學童欠缺自制能力問題值得關注。
研究團隊認為,教育局未來需要搭建學校及家長間的交流平台,做好專業支援。
初等教育研究學會在6月至7月期間進行「香港學校媒體、資訊及數碼素養調查」,向591間小學進行教師問卷調查,及抽取6間小學的家長及學生作深入研究。調查結果顯示,近五成受訪小學生每日或幾乎每日以數碼裝置玩遊戲,逾四成會每日看視頻或電影電視節目。
同時,逾四成半小學生直言,在使用數碼裝置上難以按預期時間停用,38%指會因沒有連線(「斷網」)而感失落。
雖然約九成小學生表示,學校及家長有教導其保護私隱及分辨真假信息,惟仍有逾三成半學生欠缺上網私隱意識,逾半人沒留意社交媒體新聞來源。
研究團隊表示,教育局近日更新《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已將「培養學生媒體和資訊素養」納入成為七大課程重點之一,未來需要搭建學校及家長間的交流平台,做好專業支援,才能讓資訊素養教育變得有效。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