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專家之言】內地經濟漸復甦 港握機遇續晉級

2022-06-16 04:44:39 香港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認為,內地最近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都顯示,內地經濟已重回復甦軌道,反而歐美則身陷高通脹及俄烏衝突影響之中,美國更有經濟「硬着陸」之虞,此消彼長之下,香港與內地經貿關係密切,因此香港排名上升實屬合理。他指,中國有望於2030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相信香港只要能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發展機遇,競爭力排名可望繼續回升。

李秀恒又指,雖然美聯儲持續加息,但他相信香港與內地政府都會推出措施,包括加強基建發展推動經濟增長,加上美國有望取消對部分中國貨加徵的關稅,此舉有利內地及香港的出口,因此他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通關復常吸引人才成關鍵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香港疫情逐漸受控,政府也正努力振興經濟,加上有競爭力的法律環境和營商環境,相信是「經濟表現」排名大升的原因,但明年是否能依舊維持第五位排名則有變數,他認為香港經濟始終與內地經濟聯繫密切,若兩地久久無法恢復正常通關,沒有旅客來港刺激消費,香港經濟就難大幅回升。加上排名在香港前面的新加坡等地,都已基本完全開放入境,香港仍處在較為嚴格的防疫措施中,經濟、貿易和旅遊等均受限制,長此以往將難以與其他地區相比。

對於香港未來的競爭力表現,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認為,香港未來能否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是影響競爭力的因素之一,他對於今年能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的可能性不感樂觀,因為內地和香港的疫情仍未趨向穩定。此外,李兆波認為近年香港人才流失較為嚴重,期望特區政府能制定吸引人才計劃,同時留住香港現有人才。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的競爭力可以分短期和長期兩方面來看,短期來說防疫政策將影響競爭力,因為當近期亞洲地區如日本、韓國等逐步開放入境時,香港仍有一定的防疫措施限制入境,無疑會影響到競爭力,加上香港是以貿易為主的經濟體,有42%的進出口依靠機場來進行,航空限制亦阻礙貿易進出。

以長期因素來看,吳卓殷也認為特區政府如何創造有利吸引人才、商業的政策也是提升競爭力的因素之一,若外國人員未能來港或企業未能來港融資,在與亞洲其他城市競爭來說,香港或會較為遜色。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榮休教授雷鼎鳴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世界各國正面臨疫情帶來的挑戰,是次報告顯示香港競爭力排名提升,料只是反映「大家都衰,只是未有太衰」下令香港成功突圍而出。他認為香港競爭力應該反映在做生意等表現之上,惟在本港實施嚴格防疫措施下,無論是與內地抑或對外正常通關均未實現,不過一些不太受疫情影響的業務,如轉口貿易、金融等表現料仍較佳。

雷鼎鳴亦提醒,受制於疫情,香港實際上仍處於「困境」之中,只要一日仍未能恢復正常對外通關,料本港經濟表現仍會大打折扣。他亦提到現時控關措施下,有不少企業都在衡量各方面考慮後選擇是否繼續留港發展。對於有消息指候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正爭取恢復局部正常通關,他認為如果真的能落實,料疫情對於經濟商業活動影響將縮小,有利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