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高考語文考試7日結束後,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題賞析照例成為社交媒體的熱議話題。香港文匯報記者統計發現,創新、發展、未來等是今年高考作文題目材料中的高頻詞。7套試卷中5套的作文題圍繞創新展開。其中,全國甲卷作文材料涉及《紅樓夢》片段,引傳統經典探討創新。教育部考試院專家表示,今年的語文試題充分發揮學科的人文優勢,選材注重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髓,試題設問既引導學生在深刻理解其內涵基礎上借鑒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樹立文化信心,又引導學生立足當下現實、融通古今資源、面向未來創新。
據了解,除延考的上海卷外,2022年高考語文科目共有7套試卷,分別為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製的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還有北京、天津、浙江三套自主命題試卷。
網友:蘊含藝術色彩和哲學思想
《紅樓夢》、2022年冬奧會與冬殘奧會、圍棋術語「本手、妙手、俗手」等創新相關材料被納入高考作文題。其中網友討論最多的是全國甲卷有關《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考題。不少考生直呼「太難」。有網友亦表示,這個作文題難度最大。命題裏蘊含了藝術色彩和哲學思想,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學底蘊,強大的創新思維能力。
據悉,全國甲卷作文題材料的主要內容是: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後,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於水」,主張從「瀉出於兩峰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蘊藉含蓄,思慮周全。有專家認為,這道作文題是今年高考語文作文題中最具開放性的一個。
教授:檢驗學生對經典作品理解程度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黃平表示,這次全國甲卷對《紅樓夢》考得很細,具體到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一段。這道作文題隱含着對於經典作品的閱讀理解,寫得好,前提是讀得懂。在此基礎上,也鼓勵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性思維,題目的設計是比較開放的。他認為,高考命題帶有風向標的意味,樂見學生更多地沉浸在經典作品之中。
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分冊主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過常寶認為,這道作文題的落腳點放在了文化理解和個人感受上,較之原來比較強調價值引導的題目,有一定的突破意義。給人的啟示是,如果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環境與目的,不同的美學趣味出發,對同一件事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他認為,這道作文題還啟示考生及廣大學生,文化素養培養要多元化,要有一定的美學感受能力、語言感受能力,不能總按套路來寫作文。
此外,創新還出現在了多套高考語文卷作文題目中。全國乙卷圍繞「北京:雙奧之城」主題,講述綜合國力的提升是冬奧會創新的基礎前提,如實地展現出今日中國的輝煌成就就是創新的表達。而全國新高考I卷是以「本手、妙手、俗手」三個圍棋術語來表達創新與成功沒有捷徑,只有先打好基本功,才能學會難度更大的技巧高招。全國新高考Ⅱ卷和浙江卷作文題目則充分強調了人在創新中的作用。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