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發展面臨三重壓力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1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李克強在講話中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並作了總結講話。
會議認為,今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征程,沉着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這些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戮力同心、艱苦奮鬥的結果。
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
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會議強調,明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議要求,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詳見七大政策配表)。
認識把握五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會議認為,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許多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財富,又要防止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要穩步朝着這個目標邁進。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要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完善公共服務政策制度體系,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個偉大創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必然會有各種形態的資本,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制其消極作用。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資本野蠻生長。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品供給保障。要堅持節約優先,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在生產領域,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在消費領域,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採技術開發應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要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方針,抓好風險處置工作,加強金融法治建設,壓實地方、金融監管、行業主管等各方責任,壓實企業自救主體責任。要強化能力建設,加強金融監管幹部隊伍建設。化解風險要有充足資源,研究制定化解風險的政策,要廣泛配合,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
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範風險的原則。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要確保能源供應,大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帶頭保供穩價。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
保就業 保民生 保市場主體
會議指出,要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特別是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圍繞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加大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力度,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市場主體承載着數億人的就業創業。要繼續面向市場主體實施新的減稅降費,幫助他們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負紓困、恢復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融資支持力度,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抓好重點群體就業,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推動財力下沉,更好支持基層政府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加強煤電油氣運等調節,促進電力充足供應。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運用市場化機制激勵企業創新投入。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政策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擴大高水平開放,多措並舉穩定外貿,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大吸引外資力度。
會議號召,全黨同志要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運用好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以實際行動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