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小犧牲博好感 相片自動Tag人不再
社交平台facebook(fb)前日宣布,將關閉自推出以來飽受批評的人臉識別功能,停止再根據照片和影片中的人臉辨認用戶身份,並會在數周內陸續刪除現存逾10億用戶的人臉識別數據。對於fb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輿論看法兩極,一派表示歡迎,但另一派認為公司只是想在連串私隱爭議和監管壓力下,靠小修小補的措施來博取好感,並質疑fb早已利用有關數據發展人臉識別技術,今次不外乎是把已經無用的數據丟棄,外界無從知道公司今後會如何使用該項技術。
fb自2010年起推出人臉識別功能,每當用戶上傳照片,系統就會自動分析相中人樣貌,再與用戶的好友作比對,然後在照片中標籤出相關用戶。這項「方便」的功能初出時受到不少用戶歡迎,但漸漸引起侵犯私隱的關注。在爭議不斷下,fb前年停止自動人臉識別功能,不再為用戶提供標籤好友建議,改為讓用戶自行選擇是否啟用功能。
稱技術「有力工具」
fb母公司Meta人工智能副總裁佩森蒂表示,人臉識別科技引起社會憂慮,加上現時未有清晰法例規管,權衡後決定關閉該項功能,並刪除超過10億用戶的人臉識別樣板。至於為視障人士而設的替代文字功能,即自動為照片建立圖像說明,也會在關閉人臉識別後,不再識別照片中的用戶,但其他功能會維持正常。
佩森蒂未有說明用戶如何確認他們的人臉識別數據已被刪除,亦未有排除今後會繼續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其他方面,形容現時仍然將這項技術視為身份認證的「有力工具」。佩森蒂以智能手機的人臉識別功能為例,指出這種只在個人智能裝置上使用、毋須向外部伺服器提供識別數據的方法,仍然相當有存在價值。
曾惹官非 美多地立法禁用
目前有超過1/3的fb活躍用戶開啟人臉識別功能,即約6.4億人。美國多個城市早前已立法禁止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在2015年,伊利諾伊州有用戶向fb發起集體訴訟,控告平台未經用戶允許非法採集生物特徵,以用於自動標籤功能,fb去年同意支付6.5億美元(約50.6億港元)和解金。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