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賓在「深化區域合作助推創科新發展」分論壇上發言。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攝

昨日「擁抱『十四五』 融入『雙循環』」高峰論壇在港舉辦,其中在創新科技方面,一眾香港創科業界領頭人包括官產學研各領域的代表參與其中,與內地專家圍繞「深化區域合作助推創科新發展」主題,進行熱切討論。他們表示,「十四五」規劃可為香港創科帶來最大的機遇,讓香港發揮雄厚的基礎科研實力,以及吸引人才與開發國際市場的角色,配合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應用科研和製造業能力,做到互聯互通互補。

薛永恒:借深圳製造力補不足

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在論壇中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為國家創科中心,深化香港與內地創科合作,對香港的創科來說是最大的機遇,感謝中央的支持,讓香港可以發揮所長,貢獻國家所需。他提到,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是國家最開放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自由經濟體,擁有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現時香港有5間大學位列世界100強,基礎科研實力良好,相信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合作下,例如借助深圳應用科研和製造業能力,彌補香港不足,推動整個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薛永恒表示,香港致力成為吸引創科人才的窗口,其中斥資100億元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至今已成功吸引27間世界尖端大學及著名科研機構進駐科學園,與本地大學合作進行醫療科學和人工智能研發,而今年6月推出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也吸引超過100名知名學者表態有意來港。他提到,在國家支持下,過去幾年已有3.4億元人民幣的科研經費,從內地「過河」來港支持香港科研人員發展,而內地的人類遺傳資源也獲准申請出境來港以進行科研研究,期望日後透過區內的人才、資金、設備及資訊的流通,能夠發揮好大灣區創科業界互聯互通互補。

黃克強:港創科氣氛愈見濃厚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表示,過去幾年科學園的初創企業已由500多間增均1,100間,工作人員更由幾千增到1.6萬人,而科學園區發生的初創初期投資,金額更達400億港元,人才及資金吸納都發展很快。他特別提到,以生物醫藥企業為例,由於花費大風險高,發展並不容易,但科學園近年推出的生物醫藥孵化器,至今已吸引40多家初創企業參加,均是源自本港大學科研項目,另有20幾家正在排隊,反應非常踴躍,可見創科氣氛愈見濃厚。

黃克強表示,期望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及「雙循環」政策下發揮香港於知識產權保護、生物醫藥、金融科技等方面的強項,而科學園則可扮演一個「走出去,引進來」的角色,一方面吸引香港及國際的人才開發內地市場,而內地的初創企業則可經過大灣區及香港的渠道去開發「一帶一路」等海外市場;目前科技園公司正建設策劃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將與深圳科創園區組成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實現「一區兩園」,已開展有關工作的第一步。

在人才培育方面,黃克強認為香港一方面要加強培養本地人才,幫助港人在科技方面找到發展方向,同時要吸引內地及外國的人才來港,將香港變成人才集中地,推動產業發展,建立「公司—人才—公司」的循環。

申作軍:將港大學納國家計劃

香港大學副校長(研究)申作軍指,香港在「雙循環」中處於交點的重要位置,如果香港動力不足,循環就會動力不足。他以舊金山灣區與粵港澳大灣區類比,強調世界頂級的大學對促進初創風險投資及科技產業非常重要,認為應加大對香港的大學科研與人才的投入,例如可將香港的幾所大學納入國家計劃中,那需要國家科技部、發改委等大力支持。他深信,如能將香港的大學水平進一步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勢必可超越舊金山灣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