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11日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在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方面,方案提及支持在創業板改革、數字貨幣等資本市場建設上先行先試,支持深圳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完善外匯管理體制。分析認為,數字貨幣在深圳更廣泛地試點是為未來更大規模的應用作鋪墊,未來數字人民幣或將最終走向國際舞台。
方案提及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深圳下屬機構的基礎上成立金融科技創新平台。支持開展數字人民幣內部封閉試點測試,推動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應用和國際合作。
國際區塊鏈標準化組織委員會理事、清華大學客座教授陳朝暉認為,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將加快國內形成數字經濟的步伐。他指,随着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整個網絡正即將迎來由信息互聯向價值互聯演變的新機遇。央行數字貨幣作為互聯網重要的基礎設施,能有效減少信息不對成帶來的交易成本、助推商品經濟的高速高質量發展,實現價值的高效轉移,從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去年的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下稱《意見》)就提出,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的創新應用。這是中央第一次明確深圳在數字貨幣創新研究中的地位。
作為內地金融科技領域領先的城市,擁有大量優秀技術公司的深圳在數字貨幣產品應用、場景落地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
深多家企業深度參與數字貨幣產業鏈
數字貨幣產業鏈涉及多個環節,如發行環節、流動環節、管理環節,不同的環節有不同的企業參與,深圳多家上市企業深度參與了數字貨幣產業鏈。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院、未來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金融科技測評中心、百行徵信、中信網安等一批金融科技重要機構也紛紛落戶深圳。
微眾銀行一位不願具名的研究人士指出,在技術賽道里,深圳有大量優秀的技術公司,如國民技術、銀之傑、四方精創等,這些技術公司可能給出一些更好的技術解決方案,在數字貨幣應用的技術標準方面,有可能會起到非常好的示範作用。
數字貨幣應有場景有想像空間
此前,深圳提出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深圳地方金融監管局表示,深圳金融科技起步早,技術創新、場景應用等能力處於領先位置,科技創新企業密集活躍,金融科技生態良好。
國家各部委出台《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後,深圳專門發布了《深圳市貫徹落實行動方案》。《方案》稱,將「積極參與、支持、協調人民銀行數字貨幣各個場景應用在深試點」。
幾天前,作為數字貨幣試點城市之一的深圳,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結合本地促消費政策,聯合央行開展了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該試點通過抽籤方式將1000萬的資金以數字人民幣紅包的方式發放至在深個人數字人民幣錢包,每個紅包金額為200元,引發深圳市民的追捧。當時就有分析稱,此次深圳試點是為了未來更大規模的應用作鋪墊,未來數字人民幣或將最終走向國際舞台。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表示,與北京、上海相比,深圳的優勢在於體制相對靈活,意味着非常具有創新的活力,包括深圳在賽道上面,擁有中國技術上最領先的華為、騰訊這樣的民營企業,創新活力非常突出,和深圳成熟的支付市場結合起來,本身就可以孕育出很多應用場景。
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餘凌曲分析,數字貨幣探索涉及到國家層面法律法規的調整。因為是新生事物,數字貨幣很難馬上成為法律上明文規定的法定貨幣。在探索期和國家立法滯後情況下,保證數字貨幣的法定權威性,還要不斷擴大使用範圍,也需要深圳獲得更高層的綜合授權來保障。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