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寧)「丹青北京——京港繪畫交流展」開幕儀式於11月17日在香港中環集古齋二樓展覽廳隆重舉行,本次展覽邀請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等7位藝術家精選30幅丹青佳作聯袂展出,藝術家們以個性化的視覺語言、獨特的筆墨和色彩重塑兩座城市的精神圖景——鋼鐵交織的京密高速、中正氣象的京城之脊、寧靜詩意的北海公園、溫柔朦朧的香江港口……一幅幅畫面不僅捕捉城市的脈動,更凝結文化的記憶與情感的共鳴。
本次展覽由北京美術家協會、香港書畫文玩協會聯合主辦,香港美協、集古齋、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美術家雜誌共同協辦,以此作為兩地藝術生態的深度交融的見證,開啟京港兩城之間全新的文化對話,既展現了中華美學的多元風貌,更印證了「一國兩制」下京港文化交流的豐碩成果。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北京市文聯副主席、北京美術家協會主席范迪安,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藝委會主任黃華三,香港文聯常務副會長、香港美協主席林天行,香港藝術發展局視覺藝術組主席、香港美協常務副主席趙志軍,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前院長、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主席沈雪明,香港書畫文玩協會副會長、白雲堂藝術研究會會長、黃君璧文化藝術協會會長黃湘詅,聯合出版集團董事長傅偉中出席並擔任主禮嘉賓。
作品是京港兩地文脈同源生動寫照
傅偉中致辭表示:「從『丹青北京——京港繪畫交流展』,我們既能欣賞到藝術家筆下首都的雄渾氣韻、街巷裏的市井溫情,也能感受到融合中西的靈動筆觸,以及朝氣蓬勃的時代脈搏。這些作品既是兩地文脈同源的生動寫照,更是『一國兩制』偉大實踐在文化領域的璀璨結晶。香港,既是璀璨耀眼的東方之珠,也是中西文化藝術薈萃之地。2027年,香港即將迎來回歸30周年。在此我非常期待並盼望,在香港回歸30周年之際,范迪安與各位藝術家能夠與香港的藝術家攜手,為香港『一國兩制』偉大實踐和新時代發展成就繪就精彩的藝術作品。」
范迪安致辭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的發展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用鴻篇巨制記錄中華民族復興的光輝歷程,通過重大主題創作,為時代留下視覺史詩;二是美術家們更多走向生活、走進祖國建設和人民奮鬥的一線,用畫筆為人民塑像、為生活寫照。在這方面,內地和香港的藝術家都有同樣的情懷,經常在採風、寫生中走到一起,通過認識祖國的山河與自然,提升自己的藝術境界,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這次展覽中,大家選送了一部分反映首都北京歷史文化和現代發展的作品,也包括其他主題創作。總體而言,這些都體現了我們美術工作者立足時代、深入生活現場的追求,用真心與汗水去歌頌這個時代。」
林天行致辭表示,「這次展覽整體水準很高,學術含量也很足。」
盼望與香港美術家合作
黃華三對記者表示:「香港是一個能帶來很多創作靈感的地方。我特別期待在2027年香港回歸30周年的時候,能作為一名內地畫家,為香港美術做一點貢獻。這幾天我們這些北京畫家正經商量,怎麼用畫筆去記錄、表現和讚美新時代香港的成就,怎麼用一幅作品串聯起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正計劃創作一幅超大尺寸的作品,希望它能留在香港,在一個重要的場館永久陳列。而且,在創作過程中,我們一定會和香港的畫家合作,一起完成這件大型美術作品。」
黃華三介紹了自己的作品《京城之脊》,「這是我為北京中軸線申遺專門創作的作品。這幅畫展示了北京的中軸線,從最南邊的永定門,一直到北邊的鐘鼓樓,中間經過正陽門、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故宮、景山等等。其中萬寧橋特別重要,它是中軸線最初的起點。」黃華三表示:「中軸線很有意思,比如太廟是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壇象徵江山社稷,而建國後建的人民大會堂和國家博物館,也延續了『左祖右社』的布局——左邊是國家博物館,對應『祖』;右邊是人民大會堂,對應『社』,這些都是參政議政、關乎江山社稷的地方。」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