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各項賽事正火熱進行中。很多觀眾可能都有一個疑問:作為國內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運動會,全運會為何不像奧運會等大賽那樣,設置一個引人矚目的獎牌榜?
其實,全運會取消獎牌榜並非突然之舉。長期以來,體育界存在一個突出問題——過度追求金牌數量,忽視了體育的本質價值。2015年,國家體育總局作出重要決策:在全運會等全國綜合性運動會中取消金牌榜、獎牌榜和總分榜排名。這項改革旨在淡化「唯金牌論」的功利觀念,讓體育回歸其本質。
2017年,在天津舉辦的第十三屆全運會首次將這一理念付諸實踐。那屆賽事進行了多項創新探索:不僅取消了各類排名榜單,還新增了19個群眾體育項目,讓普通體育愛好者也能登上全運舞台,讓群眾參與全運會比賽,使全運會回歸體育本質、回歸大眾,真正將關注點從獎牌數量轉向運動員的精彩表現和體育精神本身。
這一變革背後蘊含着深刻的時代意義。全運會應當是「全面」的運動會,它不應成為金牌至上政績觀的展示台,而應該體現科學訓練、人才培養、體育道德和良好賽風。
過去,過分強調獎牌數量的觀念確實帶來了一些問題:少數運動員、教練員為取得好成績不擇手段,甚至出現違背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的現象。取消獎牌榜,既是對純凈體育精神的呼喚,也是對正確體育價值觀的回歸。
與此同時,全運會也應當是「全民」的運動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體育事業正面臨巨大的變革。在提升競技體育水平的同時,更加注重全民參與,讓普通群眾也能參加全運會,體驗高水平賽事;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提升民眾幸福感;讓體育真正成為給民眾帶來歡樂的盛會。
如今,從席捲全國的馬拉松熱潮,到朋友圈裏的運動打卡,再到方興未艾的廣場舞,無不體現着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美好追求。「我運動,我快樂」正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取消獎牌榜後,全運會更加注重運動員的成長曆程而不僅僅是比賽結果,關注群眾參與和體育普及而不僅僅是競技競爭,強調體育精神的傳承弘揚而不僅僅是成績展示。
自2021年廣東、香港、澳門獲批聯合承辦十五運會以來,三地堅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正在努力打造每個人都能參與、都能享受的體育盛會。
競技體育的價值不只在於金牌。取消獎牌榜的全運賽場,運動員們依然鬥志昂揚。當他們卸掉爭奪排名的心理包袱,輕裝上陣,那份為熱愛拚搏、為夢想奔跑的體育精神,反而更加熠熠生輝。
讓我們一起沉浸於這場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在這裏,每個拚搏的身影都值得喝彩,每份對體育的熱愛都值得尊重。
(來源:人民日報)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