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郭若溪)全球首款「攝像」磁共振、海水「變」出生物塑料、快速修復老舊影片的大模型、動態腦機接口電極……一個個前沿科技成果的信息製成卡片,整齊陳列在「成果超市」的展架上,在另一側,連同實物展共同搭建起原始創新與產業應用的橋樑。11月14日至16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攜125項創新成果亮相第二十七屆高交會,展區面積超1000平方米。
在高交會9號館的「成果超市」裏,125項成果涵蓋高端醫療器械、腦機接口、合成生物製造、智能機器人、超高清視頻顯示等多個前沿領域,每一個科研成果都配有一張專屬卡片,觀展人員通過感應裝置掃描卡片,就能「一站式」了解技術亮點、應用場景、產業化進展、對接人信息等,實現「科技看得見、成果可觸摸、合作有路徑」。
高端醫療碰上黑科技,影像診斷直接開啟「開掛模式」。深圳先進院副院長梁棟研究員團隊與聯影醫療共同首創的LIVE lmaging技術,其核心落地成果便是世界首台「攝像」磁共振uMRUltra,目前已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同時已獲美國FDA及歐洲CE認證,三證齊全,全球同步上市。與傳統磁共振相比,該設備可持續捕捉解剖結構和功能組織活動的高清動態影像,對於人體運動部位的觀察、診斷和研究具有重大價值。
潛水員的「水下貼身小助手」
把視線轉向深海,潛水員的「水下貼身小助手」已上線待命。深圳先進院副院長吳新宇研究員團隊依據潛水員水下多模態動作特徵,研製了系列潛水助力外骨骼系統,能夠協助潛水員完成包括交替打腿、蛙泳腿以及水下行走等多種水下動作以及長時抬臂動作,顯著增強其在水下的自主移動能力,同時大幅降低水下耗氣速率,提升水下作業效率與安全性,支持最大水深150m防水,滿足主要任務深度潛水需求,可應用于海洋工程(石油、風電)、水庫船塢服務(切割、清理)、救援組織(潛水協會、搜救中心)等場景。
超高清視頻顯示領域,深圳先進院董超研究員團隊的「影像修復魔法」太驚艷了——HYPIR圖像修復大模型,1.7秒就能實現高清大片修復,更聯合明犀AI科技有限公司首次發布HYPVR視頻修復增強大模型。不管是老舊電影,還是模糊的舊素材,該模型都能一鍵提升到4K超高清,而且畫面幀幀絲滑,解決了傳統視頻修復常有的跳變和偽影的問題,給電影老片修復與後期製作、遊戲CG畫質提升、短視頻素材優化等帶來高效保真的解決方案。目前相關技術已實現產業轉化。
可自由驅動的「神經蠕蟲」
腦機接口領域又出重磅成果。由深圳先進院劉志遠研究員、徐天添研究員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新一代腦機接口「動態電極」,成功研發出如頭髮絲般纖細、柔軟可拉伸、可自由驅動的神經纖維電極——Neuro Worm(神經蠕蟲)。該電極直徑僅196微米,高度集成多達60個獨立的生物電信號採集通道,並創新嵌入微型磁控單元,結合高精度磁控系統和即時影像追蹤技術,能夠在腦組織或肌肉等軟組織中自主調控前進方向,精準抵達目標區域實現穩定、動態的信號監測,為腦科學研究、神經調控、腦機接口及人機協同等領域帶來更靈活、更微創、更智能的解決方案。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