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孫姣)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之際,「抵達城市深處——羅湖作家群作品鑒賞會」於11月15日在羅湖區文聯文藝家之家舉行,主題圍繞深圳本土作家吳亞丁長篇小說《歸去來辭》《無法抵達》及歐陽德彬中篇小說集《故城往事》展開討論,本次研討會由深圳市作家協會、深圳市羅湖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深圳市羅湖區作家協會、羅湖區文聯吳亞丁工作室聯合舉辦。深圳市作協副主席、羅湖區作協主席謝湘南擔任研討會主持人,世賓、秦錦屏、郭冰茹、湯奇雲、朱鐵軍等人圍繞兩位作家三篇小說展開深入探討。
深圳市作協原副主席、羅湖區作協榮譽主席吳亞丁分享新書創作理念時表示,《歸去來辭》是一部「尋找故土之書」。作為與深圳特區共同成長三十餘年的作家,他深感許多書寫難以捕捉深圳的「過去」,因而希望通過文學追溯一代人的精神歷程。而《無法抵達》則以情感敘事折射深圳45年發展歷程,呈現年輕一代的心路歷程與成長追求。
羅湖區作協副主席歐陽德彬則談到,《故城往事》凝結其十年間的七篇中篇小說創作,反映了一個「新深圳人」對城市認同的複雜心路:從自我懷疑到逐漸融合,從彷徨糾結到深入思考人與城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廣東省作協創研部主任、詩人、評論家世賓認為,從他們作品中能夠感受到深圳文學氛圍非常濃郁,創作實力非常強。深圳文學無論是活動,還是創作,是引領廣東文學的。他分享,《歸去來辭》一開始看以為是一個職場人的愛情故事和一些人的命運,但是讀到後面發現是一個現代都市人在尋找自己的故鄉,尋找皈依的這樣一本小說。這本小說脫離比較通俗的寫法,上升到了對人精神家園的探索。像書中主人公內心從漂泊、居無定所、無所皈依的生命狀態轉為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事業,找到自己,慢慢的去發現自己的來路,獲得寬恕。小說呈現了現實,人在城市,特別是從外地來到深圳,可能有一種很普遍的生命的狀態和心理,在這個過程中不放棄,懷着愛去生活,最後身心得到了皈依,在生活、愛情、生命中建立根據地,獲得安寧。「讀《歸去來辭》這本書可以激勵人,可以給人一種安慰。」他說。
談到歐陽德彬的中篇小說集《故城往事》,世賓認為,這本書寫了當下與過去的交叉,使我們看到活生生的人在自己的成長、愛和生活裏不同階段所呈現出來的不同狀態。也能讓他感受到深圳作家在探討現實生存,探討人的精神的皈依這些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每個人的歸途可能不一樣 但是我們有一些共同的處境,我們都在從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方法在自己的經歷之中,在自己的生命裏,不斷的去尋找精神的家園,是非常令人感動的寫作。
深圳市作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秦錦屏表示,這是一次文學的聚會,也是一次溫暖的聚會,因為它讓一些熟知的老朋友和不熟悉的人因為一個共同的話題而坐在一起。另外,她覺得文學是幸福的。她分享到,比如說看到湯奇雲說到歐陽德彬作品時,忍不住的轉動椅子,恨不得手舞足蹈的那種幸福。比如說看到兩位年輕的新面孔在讀到這些作品的時候,把稿紙鋪開,小手還在顫抖的那一份激動,這些細微的細節都是讓人那麼激動。談及對兩位作家的了解,秦錦屏說,「認識吳亞丁老師很早,至少有20年。無法想到這樣一個鋼鐵男子寫出那麼一個柔情的世界,是跟他生活中給人的印象是不一樣的。在他的這個世界裏面,那麼的豐富,那麼的多彩,跟他的那種安靜和從容又是不同的。我也無法想像像歐陽德彬那麼『憨厚』的一張面孔,他寫的農村婦女罵街互相撕扯的那個纏鬥的場面讓我嘆為觀止。」最後秦錦屏以「文學的現代性」為切入點,指出吳亞丁筆下世界的豐富性與歐陽德彬對鄉土經驗的回望,均展現出人物「擁抱未來的勇氣」。她特別強調,羅湖文學始終以溫暖而先鋒的姿態,為深圳文學注入活力。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郭冰茹關注到作品的「年輕感」。一方面,兩位作家筆下的主人公都是年輕人。他們是以年輕人的方式和年輕人的視角,年輕人的眼光去感受這個城市,感受這個世界的。另一方面,無論是都市元素與自我認同的結合,還是敘事技巧的創新,均體現出城市賦予兩位作家的獨特底色。比如吳亞丁的創作,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小說裏邊有非常多的現代都市的這種元素,消費社會帶給年輕人的這樣的一種情感上或者是生活方式上的衝擊,把小說跟人的自我認同或者尋求自我認同的這樣一種思考很好的結合了起來。歐陽德彬的《故城往事》裏則用了人稱的切換,用第二人稱來進行敘事,覺得這個嘗試讓人眼前一亮。
深圳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湯奇雲則認為這些作品展現了深圳作家旺盛的創作熱情,特別是在歐陽德彬在博士求學期間仍堅持文學創作實屬難得。他重點剖析了《故城往事》的創作邏輯,表示該小說通過主人公赴鄂爾多斯進行方言調查的故事線索,表面是為學術研究收集語料,實則展現了主人公對純真愛情的追尋與告別。他指出歐陽德彬成功構建了邏輯自洽的敘事世界,使小說從簡單的方言調查升華為對純情時代的深切懷念。談及深圳作家的創作特質,湯奇雲提出這與南方城市特有的倫理結構轉變密切相關。他也認為,深圳文學聚焦現代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變遷,這種建立在個體文明基礎上的新倫理視角,使深圳文學呈現出獨特的敘事節奏和美學特徵,值得持續關注與期待。
深圳市作協副主席、《特區文學》社長、總編輯朱鐵軍分享,《歸去來辭》這個標題讓他帶着很好奇的心就走進了作品,原本以為小說的核心可能是隱逸文化,或者是知識分子的精神,或者是和現代都市的一種碰撞。但讀完後發現小說中的「歸」是永恒的過程,歸鄉尋根是歸,在城市中尋找情感歸屬是歸,在生活中確認自我也是歸。而歐陽德彬在小說《故城往事》中建立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個人秩序,以虛實交織的虛實張力為核心,把故城、深海、荒野、書店等場景作為了承載的記憶,又把權力、異化、救贖這些容器,用山鬼、鳥姑娘、長毛兔等符號串聯起來織就了一套逃離和沉淪,良知和欲望的結合。在這些秩序裏面,這些小說對記憶創傷,還有心理救贖的細膩書寫,以及對權力結構和人性進化的尖銳的批判,讓他非常吃驚。
會上,馮娜、劉萬專、唐詩人、汪洋、張克、陳勁松、莊向陽、廖令鵬、馬鑫、吳繼磊、曾韜荔、吳萌、米瑤、高俊凱、陳彥嘉等人分別就《歸去來辭》、《無法抵達》、《故城往事》三部作品風格以及文學思想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研討會尾聲,談及對年輕文學創作者的期待,謝湘南表示,年輕作者更需要深入生活,不管是在羅湖區還是在從整個大灣區來說,都有非常豐富的素材,要以對城市的觀察為出發點,更好的寫好這個城市。從他個人的觀察角度來看,可寫的東西很多,對於年輕人,他說要不斷閱讀,不斷通過讀書拓寬自己的視野,不斷的練筆,這樣才可能會取得更多的成績!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