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李薇)「現實,超現實——中國當代繪畫大展」11月10日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開幕。此次展覽由深圳兩館主辦,藝術史家呂澎策劃,共邀請53名跨越老中青三代中國當代繪畫藝術家參展,展出近100組超現實主義繪畫作品,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3月1日。
步入展廳,由圖壤設計帶來的展陳設計別具一格,通過巧思將空間分割,讓現場的巨幅畫作與空間形成了一種呼應。記者了解到,本次展覽從20世紀80年代的作品出發,基於對改革開放以來繪畫藝術發展脈絡的梳理,以一種嚴謹的藝術史邏輯,向觀眾展現中國超現實繪畫的過去和當下,讓觀眾對中國超現實繪畫的未來擁有了更多與更積極的想像,由此感受到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的豐富與獨特。
「超現實主義」自20世紀30年代流入中國,便在中國藝術的土壤中悄然生根;至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它更顯著地滲入到中國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血脈之中。作為一個涵義寬廣、層次豐富的藝術概念。
時代向前,「超現實主義」的內涵也在不斷擴展:城市蛻變、科技發展、文化融合,它不斷利用哲學與心理學,撬開我們對於「現實」的認知邊界。而社會語境的流轉、城市面貌的蛻變,互聯網、人工智能、動漫文化等新因子的注入,也不斷重塑「超現實主義」的表達。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年輕一代的中國畫家,既延續了達利、基裏柯、恩斯特、瑪格利特等歐洲大師的精神線索,又將屬於這個時代的全新體驗,不斷灌注進「新超現實主義」的視覺建構之中。
策展人呂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天的新超現實繪畫將現實本身的信息進行分解,在包括數字藝術、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的啟發與幫助下,創造新的圖像世界;而另一個更廣泛而現實的背景,全球化也幫助「新超現實主義」成為未來的主角。 「新超現實主義」是今天的藝術家,尤其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藝術家,運用的最重要的繪畫形式之一,它的影響會在未來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也是本次「現實,超現實——中國當代繪畫大展」選擇藝術家及其作品的基本依據。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