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義昊)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12月7日舉行,特區政府11月11日起舉辦共39場選舉論壇。首日兩場論壇分別在荃灣大會堂和東昌街體育館舉行,當日上午,新界西南地方選區的5位候選人全部出席論壇。大家向市民介紹政綱,助選團齊集打氣,氣氛熱烈。
新界西南有5位、「全女班」候選人,分別是1號盧婉婷、2號郭芙蓉、3號陳穎欣、4號張文嘉、5號莫綺琪。她們均有多年的服務社區經驗,且各自不同關注議題,包括區內交通、保障本地勞工、家庭友善政策、刺激地區經濟等。
論壇設置個人及政綱介紹、提問環節、辯論與跟進發言、個人總結四大環節,每環節結束後候選人打氣團按編號順序進行長達30秒打氣。記者在現場見到,穿着不同顏色的「隊衣」的各拉票團隊,一到打氣時間高舉宣傳板,為候選人吶喊助威,氣氛熱烈激昂,打氣聲響徹全場。
提問環節共有2個問題: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充分發揮香港專上教育優勢,積極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與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候選人就此有何具體建議?如何優化本地房屋政策,滿足不同階層,特別是基層及年輕人置業需求?
1號候選人盧婉婷表示,香港建設高端人才聚集地,要在引入外來人才與保障本地工人、本地人優先間取得平衡。明確人才政策根本目的是為香港創造更大經濟蛋糕,為市民創造優質就業機會與更好公共服務。
對於及如何優化房屋政策,盧婉婷強調,高齡屋邨必須重置,因為團隊曾舊屋邨接觸維修個案,發現有些地方需要居民遷出後才能展開工作。因此高樓齡的屋邨原址重置十分必要,只有這樣才能讓居民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好。
2號候選人郭芙蓉認為,香港應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吸引人才留在相關。一方面,要做好產業發展,招商引資,吸引高端企業,發展多元經濟,推動現有產業升級轉型。另一方面,要改善住屋環境與宜居情況,如加快建設中鐵線打通新界西交通,增加兒童託兒服務等。
郭芙蓉主張舊區重建。她說,舊區重建的關鍵是提高市場價值,推動地積比易地置換。荃灣屬新界區地積比偏低,僅4-5倍,市區可達5 - 7倍,港島近10倍。推動地積比易地置換,讓其他區使用閒置地積比。
3號候選人陳穎欣強調,要把握香港「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獨特優勢,善用本港多所全球百強大專院校資源當前美國推行孤立政策,打擊本地大專院校,香港正可以與全世界為友,吸納更多國際人才來港。
陳穎欣認為,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都希望將物業留給下一代,但購買舊公屋,會把龐大而未知的維修費留給下一代,不如購買新屋。建議政府推出青年住宿計劃,供款是工資中位數的兩成,經過一定年期後這筆儲蓄可變為首期,幫助青年人做好生涯規劃及理財。
4號候選人張文嘉表示,經濟發展面臨少子化和高齡化問題,除引入外部人才,更要培養本地人才,關注跨學科綜合性人才培養。應對人工智能系統升級,培養孩子愛提問、愛思考和有主見的能力。建議政府與大學合作,善用國際網絡,打造香港留學品牌。
張文嘉說,目前政府已推出「簡約公屋」及過渡性房屋,改善劣質「劏房」家庭的居住條件。中期而言,希望政府加快居屋供應,調整綠白表比例,以及落實「多建不賣」的青年房屋。而長遠政策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果有機會進入立法會,她將憑借專業能力思考香港長遠房屋政策安排。
5號候選人莫綺琪則提出「引才、育才、吸才」的理念。引才方面,要建立人才庫數據,明確本地及外來人才的供給與需求;育才方面,要強化國際教育樞紐,培育本地新興產業人才,提升他們的管治效能;吸才方面,希望改革學生簽證,簡化手續,便利家長和學生來港。
莫綺琪認為,要幫助基層及年輕人置業,政府應優化青年置業梯級,推出更多港人首次置業項目。如果可以當選,她會利用政黨中的工商界力量,吸引更多的地產商投入到項目中。她同時建議推出MPF 首置計劃,允許一些青年壯年人士提取他們的強積金作為購房首期。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