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敏碩
(王道資本及家族 資產管理執行董事)
油價近期低位反彈,受惠於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主要盟友(OPEC+)暫停增產,及明年首季將停止增加產量,緩解市場對供應過剩憂慮。此外內地新增11個石油儲備基地,預計藉此可新增儲備基地約1.7億桶儲油量,配合新興市場需求增長,與油企投資不足等因素支持,有利油價中長期將呈温和上行格局。
中國石油股份(0857)為內地一體化能源巨頭,油氣儲量巨大,近年天然氣業務表現強勁,其於全國布局管道天然氣和LNG進口接收站,於「雙碳」目標下天然氣被視為過渡能源,其需求和重要性長期持續。集團去年可銷售天然氣產量,近5萬億立方英尺,按年增長4.6% ,為「三桶油」中產量最高。
過去多年表現,中石油總回報(股價連股息)持續領跑。年初至今,中石油總回報為46%,領先中海油的16%及中石化的1%。在過去3年中石油總回報237%,領先中海油的166%及中石化的61%。
集團擁有內地最多油氣儲量,勘探和生產板塊貢獻大部分利潤,現時約64%的收入來源於成品油銷售及零售,餘下約36%收入來自天然氣與管道、煉油與化工、油氣及新能源等。近期油價上升對集團雖帶來利好作用,惟會被煉化和化工板塊成本上升部分抵銷。此外集團近數年天然氣與管道業務比重,穩步增至兩成 ,遂能為集團帶來持續收益。
面對國際氣價上升,及內地冬季保供需求旺盛時,集團旗下天然氣板塊能貢獻更多利潤,即使油價表現平穩,集團也可能因氣價走強而獲得支撑。市場預期由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連續兩年暖冬效應經已結束,因此即將到來的冬季,將恢復到正常偏冷水平,促使內地天然氣或再度出現天然氣短缺情況,從而引發其短缺與批發、零售價格上漲。
同時由於批發端氣價改革、進口成本下降、零售滲透率提升及結構性需求增長,市場認為集團將持續在內地天然氣領域,保持領先地位,看好旗下天然氣業務,包括勘探與開發、銷售與分銷及管道運營,具備公用事業屬性發展,預計集團明年天然氣業務利潤,將達到石油業務的約兩倍。
隨著結構性氣量增長與價格改革推進,未來增幅可持續擴大,由零售端佔比提升將提升平均售價,進口天然氣成本隨油價走低,亦將帶來利潤率顯著改善,市場估計今明兩年,單位進口成本年均下降幅度達每立方米0.068元人民幣,配合集團今明預測息率約6厘,中長線前景看俏。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人及/或有聯繫者沒有於以上發行人或新上市申請人擁有財務權益)
(題為編者所擬。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