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選舉氣氛漸熾熱,不同地方選區的參選人趁周日走進社區擺街站,向市民介紹自己的政綱、了解市民的訴求。他們昨日並就各區市民關切的民生問題、地區發展的「痛點」難點,各抒己見,希望能善用個人所長,為地區和香港發展出力,為市民福祉作貢獻。
港島西參選人:鐵路建設盼提速
(記者 嚴鍇華、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劉鴻霖)香港島西選區5位參選人包括楊哲安、陳家珮、黃秋萍、陳學鋒、郭偉强昨日趁周日,四出開展選舉攻勢。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及香港文匯報記者分別於上午11時在港鐵堅尼地城站C出口,及下午於港鐵東涌站採訪拉票活動。只見站外街道旗海飄揚,各參選人與義工團隊擺好陣勢,不斷嗌咪闡述自己的政綱力爭市民支持,其間更把握機會接觸市民,選舉氣氛頗為熾熱。
參選人楊哲安表示,不少大人、小朋友都有興趣領取宣傳單張,認為這是一個好開始,有些居民對立法會有較多認識,會仔細地收集並研究所有參選人的政綱,從而作出最好的選擇。他續指,與市民溝通時,也有人問及他的背景和所屬政團,有市民反應正面和感覺新鮮。而他在社交平台的賬戶,也可讓市民交流和表達意見。
楊哲安特別促請優先興建連接東涌及機場支線的公共交通,紓緩市民通勤及上學困難。他表示,中西區道路老化需維修,巴士、電車路線亦要重組,方便市民乘車。在經濟方面,他指近年港人北上、旅客消費模式轉變,零售業尤其中小企有轉型壓力。憑多年工作經驗,他承諾會將實戰智慧注入立法會,推動務實決策。
「我們選擇周日在東涌開設街站,是希望接觸到平日要上班上學的市民。」參選人陳家珮笑言,東涌居民來自不同種族、擁有不同文化背景,「所以今日(昨日)街站比較特別,除了廣東話外,還要用英文與市民互動拉票。」她還收集了不少市民訴求,包括退休長者的生活狀況、有市民反映希望能增設更多康體設施等。
陳家珮亦將港鐵南港島線發展作為重點,但認為工程難度較高,政府可公開邀請海內外不同鐵路公司競投,盡快連通中西區與南區。經濟發展亦是陳家珮關注的重點之一,她指香港法治、低稅優勢無可取代,經濟正有序復甦,IPO、家族辦公室頻增;而經濟發展離不開科研,香港五所大學位列世界百強,香港要利用底蘊深厚的科研實力,為創科增添動力。
參選人黃秋萍表示,今次落區與市民交流讓她獲益良多,體會到市民對每一位參選人都抱有期望,希望選出賢能之士進入議會為市民發聲。她續指,由於東涌正進行「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加上「機場城市」高速發展,居民對於區內的交通、基礎建設和社區配套都非常關注。
她注意到東涌新市鎮發展引起交通擠塞,指政府要有短中長不同方案,以優化路段、興建大嶼山環島公路等方式改善交通。經濟上,她看好離島所獨有的長洲打醮、東涌侯王寶誕、大澳龍舟等旅遊資源,可利用海島遊吸引更多遊客,推動地區旅遊業發展;同時,她對科技進步亦相當重視,呼籲青年投身創科,與內地接軌,促進香港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參選人陳學鋒表示,東涌街坊最關心的是交通問題,大家都希望能夠改善交通狀況,他提出兩項建議,分別是希望東涌沿線的東涌東站能盡快落成啟用,減輕東涌站附近的交通壓力;以及將前青馬大橋收費處設為轉乘站,方便居民轉乘交通工具前往其他地區,這樣才能較大程度地解決目前東涌交通供應不足的問題。
陳學鋒的政綱「三位一體」,交通、經濟、青年環環相扣。經濟方面,他亦聚焦離島,表示自己曾經提出的「以灘養灘」等政策已獲行政長官李家超採納,未來還將繼續推廣鄉郊旅遊,包括民宿經濟、每島一節慶等;而東涌更可以借機場優勢,完善交通吸引市民就近就業。
參選人郭偉强亦指,東涌居民對於東涌延線期待萬分,認為通車後將大大便利出行,然而距離通車還有數年,但接駁港鐵站的巴士服務仍有改善空間。此外,部分社區設施出現嚴重滯後,原定落成的體育館及社區會堂還未動工,影響市民生活。他續指,東涌人口未來將會倍增,期望之後設有政府合署辦理公共服務。
他又認為,中西區及南區路面老化,將督促政府仿效水管更換模式,分階段翻新路面,確保長期安全暢順。經濟方面,他強調要守住中西區金融核心,推動市區更新;推廣漁民文化活化魚市場,打造「港版築地」;東涌及離島則推親水活動、生態遊;至於大澳棚屋,可在保育基礎上發展為特色民宿。
港島東參選人:基層醫療冀優化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義昊、周傾芫)昨日下午,港島東選區5名參選人在港鐵北角站外設立街站,向市民介紹政綱。他們都不約而同提到基層醫療與人口老齡化的議題,有參選人呼籲擴大「慢病共治計劃」範圍及醫管局藥物名冊名單,亦有參選人呼籲將自願醫保計劃的保障範圍擴大至中醫醫院服務,推動全面公營牙科服務計劃等,並呼籲政府推出不同措施,更好照顧長者需要。
參選人吳秋北表示,希望可以將骨質疏鬆等常見健康問題加入「慢病共治計劃」,並推動更多私營醫療機構參與該計劃。如果成功當選,他還將推動在社區內建設更多地區康健中心。
參選人植潔鈴表示,希望推動公營醫療機構設立24小時遙距醫療諮詢熱線,由專業醫護為病人作初步評估及醫療建議,減少出現「小事到急症室醫」的情況。
參選人郭浩景指出,公共醫療收費將於明年實施新的收費方案,令不少長者,特別是已退休多年的長者措手不及,希望政府研究為不同年齡的病人提供不同價格的收費。
參選人阮建中指出,香港已步入高齡社會,一些慢性疾病已經愈來愈常見。不過,醫管局藥物名冊尚未錄入一些治療藥物,加重長者的經濟負擔,希望政府擴大藥物名冊名單,降低藥價。
參選人李清霞表示,自己從2003年起服務東區,長期關注舊樓維修、滲水等物業管理問題,今次參選希望推動全面公營牙科服務計劃,並推出24小時遙距醫療諮詢熱線及全面公營中醫服務。
5名參選人昨日亦現身灣仔修頓球場一帶擺街站宣傳。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現場採訪5位參選人,了解他們在房屋、醫療等議題上的具體主張。
在房屋問題上,吳秋北表示,「簡樸房」作為改善劣質劏房的過渡措施,要對有兒童、長者等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支援。植潔鈴則呼籲重推「租置計劃2.0」,協助基層家庭購買現有公屋單位,並優化相關管理安排。郭浩景建議動用香港外匯儲備的1%至3%,投資大灣區內地城市房屋項目,供退休公務員或紀律部隊人員居住。
阮建中提出「夾心流轉公屋」概念,讓中產階層以市值租金入住公屋10年,差額部分可於退租時回贈返還,協助他們儲蓄置業。李清霞關注灣仔區內400多幢「三無大廈」的環境衞生問題,提出改善舊樓家居環境。
醫療議題方面,吳秋北提倡推動「治未病」,加強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篩查,並善用中醫輔助治療,增設社區醫療中心。植潔鈴關注港島東、西醫院聯網合併後,床位及醫療服務會否受影響。郭浩景指出,專科門診加價將加重退休人士負擔,建議分階段實施加價,對儲蓄不多的長者維持較低收費。阮建中則主張輸入更多非本地大學畢業的醫生以紓緩人手壓力,並加強公私營協作,分流公營醫療病人至私營系統。李清霞建議將公立醫療費用豁免的年齡門檻由75歲降至65歲,並增設假日及24小時門診服務。
九東參選人:各施各法爭支持
今屆立法會選舉區區有競爭,從各位參選人的社交平台內容可見,各選區的參選人紛紛亮招,選戰已然開展,他們利用周末時間積極落區與市民交流,有的在港鐵站附近擺街站,有的走訪不同屋邨,並在言談中發現社區問題,積極着手推動改進,他們亦積極爭取名人支持,希望取得更多選票,進入議會服務市民。
九龍東選區參選人鄧家彪在社交平台分享昨日到秀茂坪邨與街坊交流經歷,又在藍田港鐵站附近開設街站,接觸市民。透過落區了解到居民對社區設施的進一步需求,他表示,屋苑平台沒有洗手間,不只是一項社區設施的缺失,而在人口高齡化的趨勢下,社區設施的完善程度,直接關係長者們的生活品質與尊嚴,故而立即行動爭取在平台興建無障礙廁所,他希望有機會與大家一起提升長者的居住質素,讓長者能在社區裏安心。
同區參選人梁思韻從昨日早上到下午,分別在藍田和彩盈邨設街站,與市民打招呼,並關心市民生活。她亦在社交平台分享部分政綱,強調香港正從傳統「橋樑」轉型為新市場的「深耕者」,希望在議會持續推動將國際經貿合作與本地就業市場銜接;確保經濟轉型成果惠及九龍東居民;建設更具韌性的經濟體系。
同區參選人顏汶羽昨日在市中心舉行集氣大會,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九龍東是我的家,自爺爺由普寧移居香港後,也在觀塘扎根。我在聯合醫院出世,一直在觀塘成長、生活、讀書、工作,沒有一刻離開過九龍東。」他表示,過去4年自己一點一滴愚公移山般為九龍東紓困,如今各位領袖每一句話是對他的期望、寄託,也是鼓勵,希望繼續支持齊建好家園。
同區參選人張培剛落區並得到區內前輩全力支持,形容他是「用心為地區服務、實幹」,他亦分享部分政綱,包括爭取出售公屋、爭取豁免首次置業者印花稅,樓價上限一千萬元,推動幸福屋邨政策,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同區參選人還有陳進雄。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