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千尋)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立法會選舉,比拚的是實力、政綱,以及參選人服務市民的誠意。香港島東地方選區有5人參選,他們分別拿出自己的政綱,分享自己的理念,內容涵蓋住屋、醫療、教育、青年發展、創科等多個範疇,既回應市民關心議題,亦勾勒出共建美好家園的願景。
構築社區安全網 安老服務盼優化
民建聯參選人、東區區議員植潔鈴以「傳承·出發」為競選口號,「傳承」意味着她將延續民建聯一貫的服務精神,從街坊的日常需求出發,真誠細心回應社區訴求,致力促進東區整體發展;「出發」則象徵她已準備好利用多年東區基層工作的經驗和熱誠,透過立法會有效推動區內民生政策,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
她指出,從多年社區工作中深切體會到,改善民生不僅需要熱誠,亦須具備專業知識與制度理解,自己已做好充分準備,如今正是「出發」的時刻,期望能透過立法會平台,擴大服務層面,為市民帶來更多切實幫助。
植潔鈴認為,立法會議員除了承擔監察角色,亦應成為市民與決策層之間的橋樑,反映基層需要,期望能在議會中將地區實況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政策,推動更貼地、有效且具持續性的施政方向。她續指,作為今次港島東區五位參選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傳承·出發」的口號亦蘊含創新與活力的寓意。她期望以年輕人的視角與積極心態,將新生代的聲音帶入立法會。
植潔鈴的主要政綱包括「築起社區安全網」,聚焦當區人口老齡化問題,重點關注長者醫療保障與安老服務優化;「展現港島東魅力」,旨在挖掘地區特色,通過資源整合與特色發展,帶動地區經濟振興;「推動地區新發展」則以創建地區亮點為目標,助力港島東實現可持續發展。她表示,其政綱除聚焦長者安老服務外,亦高度重視下一代與年輕人的生活品質提升,力爭讓社區「發光發熱」,實現各年齡層群體的共融發展。
她亦建議完善基層醫療服務,包括推動18區地區康健中心設立明確的服務指標,例如慢性疾病管理轉介宗數,讓公眾衡量服務水平;將創新醫療科技應用於基層醫療;透過共付模式普及基層醫療服務;拓展慢性疾病篩查項目,例如長者心房顫動篩查等。
確保本地工人優先 提升權益保障
香港島東參選人吳秋北以「同啟治理新篇 共建幸福港島東」為競選口號,爭取連任。他形容今次選舉氣氛熱烈,相信良性競爭可讓市民「優中選優」。他指自己具備過往立法會任職經驗,熟悉政府行政流程與立法會運作細節,工聯會亦長期深耕港島區服務,團隊將以更積極態度傾聽市民聲音,用扎實的行動回應民生需求。吳秋北表示,每次選舉都是重新開始,期望在民生、教育、醫療、交通及就業方面,繼續為區內居民爭取,令港島東成為一個幸福、快樂且「高獲得感」的社區。
吳秋北表示,他帶着「情繫家國,完善治理,保障就業,普惠民生」的願景繼續參選,從愛國教育、保障勞工、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灣區融合五大範疇提出多項政綱。勞工權益方面,他主張確保本地職工就業優先,做好本地人才培養和就業配對;全面提升勞工權益保障及退休保障,優化就業政策及家庭友善僱傭措施。
住屋方面,他將爭取加快公屋供應,早日實現「三年上樓」目標;設立「青年未來置業儲蓄計劃」,助青年成家;跟進《簡樸房條例》平穩有序落實,善用住戶登記制精準支援有兒童或長者家庭,支援原劏房住戶的單位登記認證、搬遷及安置。
他亦倡議於慢病共治平台增設「行業計劃」,為高風險工種提供篩查服務;優化教育資源分配,支援有需要的學童家庭;建設智慧港島東,優化社區居住環境、樓宇安全,以及道路交通設施;普及樂齡科技,推進長者家居無障礙適老化改造,建設長者安全社區;活化空置幼稚園校舍,打造銀髮食堂、社區客廳等社區設施;持續優化東區海濱長廊及配套設施,提振地區經濟及打造宜居環境;增強社區應對極端天氣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及市民出行安全;優化東區行車道路規劃,逐步提升整體通行效率與容車量;推動綠色出行及相關配套。
持續推動樓宇更新 優化管理增援業主
香港島東參選人李清霞表示,自己自2003年起服務東區,希望憑藉多年地區服務經驗,搭起市民與政府溝通橋樑。她認為自己的優勢在於「勤力、實幹、擔當」,無論是黑暴、新冠疫情還是極端天氣,都留守社區,與居民共渡難關。同時,她曾任十餘年業主立案法團主席,長期關注舊樓重建、滲水等物業管理問題及房屋問題,透過跟進個案,協助市民解決難題,積累了豐富經驗。她並強調,針對東區舊樓眾多的情況,未來會更着重優化樓宇管理。
她希望可以帶着東區市民的聲音進入立法會,促使政府制定更加貼近民意的政策,加快當區發展。她亦表示,若順利當選,將主動向其他議員學習,並發揮自身地區經驗優勢,共同為香港發展出力。
民生方面,李清霞倡議增加安老院舍、推動「跨境安老措施」在廣東省、福建省及更多內地城市落地;推動全面公營牙科服務計劃,推動24小時遙距醫療諮詢熱線及全面公營中醫服務;持續推動「樓宇更新大行動」,優化樓宇管理,並加強對業主的支援;完善巴士實時報站,優化鐵路事故罰則;善用橋底等空間,增設泊車位,完善交通規劃;研究重推「租置計劃」,加快舊區更新。發展方面,她主張持續優化港島東北岸海濱長廊;增設智能燈柱、WiFi熱點,推動電子支付;整合歷史建築與文化地標,發展文化旅遊;加快興建愛秩序灣體育館,滿足康樂需求。
族裔共融方面,她支持推動多元文化活動,促進族裔共融;推行社區共建計劃,強化鄰里關係;為少數族裔提供語言及就業支援,關愛特殊群體。安全方面,她建議推動消防安全改善計劃;加強防火、防災及交通安全教育;並於罪案黑點增設智能監察,建設智慧社區,提升社區治安。李清霞相信,透過優化這些政策,可以提升港島東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設中產政策諮詢委會 加強支援小業主
香港島東參選人郭浩景是一名金融計量分析師,他以「連結港島東 連結新未來」為競選口號,希望將專業聲音帶入立法會。他表示,自己從事了約十年地區工作,將聆聽民意,協助政府施政落地。他認為,關顧基層同時,也要關注中產及夾心一族的需求,令不同階層都能在不同的政策上受惠,自己亦將提供更親民、貼地的政策建議。
針對中產階層,郭浩景建議設立由中產代表、專業人士及學者組成的中產政策諮詢委員會,為政府政策提供意見。住屋方面,他提出放寬居屋白表二人或以上家庭申請資格,每月入息上限由6萬元提高至8萬元;加強對小業主的支援,為住宅樓齡30年或以上的小業主提供大廈管理、保養維修及相關的專業法律諮詢服務。稅務方面,他倡議增設子女教育開支及聘請外傭免稅額,加強對中產家庭的支援,並增加自願醫保稅務扣除上限,鼓勵中產自購保險。
社區方面,他建議靈活運用街市「吉舖」,改作長者護理中心、託兒中心、地區康健中心、關愛隊辦事處、環保回收站、自修室、小型圖書館、業主立案法團開會場地或多用途活動室等社區用途;設立專項基金,資助私人屋苑在其公共空間加建升降機、斜道等無障礙設施,按項目效益釐定資助比例,打造長者友善社區;加強對灣仔、筲箕灣、北角大維修、強制驗樓驗窗及「三無」大廈聯廈聯管的支援,並成立「專業樓宇勘察隊」,識別急需維修的樓宇,為法團及業主提供支援等。
交通配套方面,郭浩景倡議在合適的政府設施加設公眾泊車位、優化明華大廈及聖十字徑等出行設施,以及研究在小西灣邨巴士總站候車處興建上蓋等。他亦提議加強針對違例泊車及在行人路上違規騎單車等違規行為的執法。
郭浩景亦支持香港發揮國際化優勢,拓展金融產品種類,加快創科產業和金融服務的融合等。
重點服務夾心階層 加快公屋流轉
香港島東參選人阮建中以「燃點中產希望 開拓夾心出路 保障弱勢社群」為競選口號。他表示,自己自2019年起成為區議員,一直以服務中產夾心階層為重心,透過日常與市民互動,了解到該群體的需求未獲應有回應,例如醫療方面,保險及私營醫療費用高昂,增加家庭負擔;教育方面,中產家庭缺乏資助,學習及課外活動費用沉重;住屋方面,高樓價及高租金削弱年輕人安居樂業的希望。
他承諾若當選,將積極成為中產及夾心階層的代表,推動特區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更顧及其實際需要。
阮建中提出,將推動夾心流轉公屋,讓夾心市民以市價租住公屋十年,十年後政府歸還部分已繳租金幫助市民置業,加快公屋流轉、推動市民向上流動;推動加強支援獨老雙老,擴大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的適用範圍及額度,令更多長者受惠;推動改善中產及夾心醫療保障,增設公立醫院自費藥物的年度收費上限,規管自願醫保的年度保費增加,減輕醫療開支負擔,避免中產及夾心因大病致貧;推動調整各項學生資助的門檻,減輕夾心學童的學習及課外活動支出負擔;推動以十年期的生育津貼,取代一筆過的新生嬰兒獎勵金,鼓勵市民生育嬰兒;推動加強規管外傭借錢及跳槽行為,加強監管機制及僱主保障,確保外傭服務穩定,減輕中產及夾心家庭聘用外傭的成本及風險;推動增設聘用外傭免稅額,減輕聘用外傭家庭的稅務負擔;推動政府成立中產及夾心事務委員會,專責研究及推動針對中產及夾心階層的政策支援,以讓政策制定時更顧及中產夾心需要;推動普及樂齡科技,推行長者科技券,善用科技幫助長者更獨立、健康、舒適地生活,同時減輕子女照顧負擔;推動制定專門法例加強打擊電騙等。
另外,他亦關注中小企營商環境,倡議增加針對中小微企的財務及市場拓展支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