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港大醫學院揭新生嬰兒顱顏畸形成因

2025-11-06 22:10:41 教育

張知恒(前排中)與研究團隊成員利用雞胚模擬人類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了解細胞在形成及發展過程中的高風險因素。(港大醫學院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香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胚胎中的神經脊細胞對臉部、顱骨及部分神經系統的形成至關重要,在早期發育過程中尤其容易受到遺傳基因干擾,成為導致顱顏畸形的高危因素,此研究有助解釋基因調控過程出錯如何導致先天性缺陷,並有望推動更先進的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發展,促進基因編輯工具的臨床應用,以在胎兒尚未出生前修復潛在的有害基因突變,以預防唇顎裂、面部或顱骨發育不全等先天性缺陷。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綜合科學期刊《自然—通訊》。

港大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兼副主任(科研與創新)張知恒表示,大約三分之一患有出生缺陷的嬰兒會出現顱顏異常。顱顏結構在人類胚胎早期發育過程中,由一組稱為神經脊細胞的特殊細胞所形成。這些細胞源自發育中的大腦和神經管,隨後在胚胎內部遷移,幫助發育臉部、頭骨和周圍神經系統。

遺傳基因突變會破壞對神經脊細胞發育至關重要的蛋白質,當這些蛋白質功能失常時,便可能引發顱顏畸形等缺陷。部分功能異常的蛋白質屬於剪接因數,負責加工遺傳訊息以產生功能性蛋白質。張知恒表示,研究人員利用雞胚模擬人類胚胎早期的發育階段,並發現三種剪接蛋白:DLC1、SF3B1 和 PHF5A,三者組成一個蛋白質複合物,支持神經脊細胞的形成。

這三種蛋白質任缺其一都會影響細胞形成,導致周邊神經系統發育異常。此蛋白質複合物也令神經脊細胞更易受基因剪接的干擾,增加畸形風險。同時,團隊在負責脊髓形成的體節細胞中,發現另一種由SLU7、SF3B1和PHF5A組成的蛋白質複合物,有助維持體節細胞穩定,可減少基因突變對發育的影響。

張知恒解釋指,研究揭示不同細胞類型各自擁有獨特的剪接蛋白質複合物,其中部分細胞對基因突變更為敏感,這種對不同基因的敏感度有助研究人員理解特定出生缺陷的發生,為未來治療和預防提供方向。團隊下一步將致力識別這些剪接蛋白,以助開發新的產前基因檢測方法,並期望未來能應用CRISPR等基因編輯技術,在胎兒出生前修復有害的基因突變,收預防之效。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