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發表機構觀點稱,中國調整黃金稅收政策對全球金價影響不大,因為對黃金的強勁投資以及央行的持續買盤,仍是金價上漲主要驅動力。該機構認為,黃金近期回調似乎更偏技術面原因,而非基本面影響,並繼續看好黃金表現。
11月1日,中國黃金市場迎來一項關鍵制度調整,對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黃金實施差異化增值稅政策。瑞銀分析,這意味着,在新政策下,稅收優惠僅保留給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會員,包括可直接參与交易的主要銀行、精鍊廠和加工商,而普通零售商將失去這一稅收優惠,該政策將持續至2027年底。
新政規定,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標準黃金,繼續免徵增值稅,但進一步細分了黃金出庫後的投資性和非投資性用途。對於非投資性用途,可按普通發票上註明的金額和6%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而通過銀行櫃枱、金店等非交易所渠道購買的黃金,其價格中已包含了13%的增值稅,稅負相對較高。黃金 ETF 等投資產品仍然免徵全額增值稅。
「這一政策調整可能削弱黃金需求,給近期創下歷史新高的金價帶來新的壓力,」但瑞銀並指,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國之一,任何可能削弱其黃金零售需求的政策都值得關注,然而由於基礎價格高企,珠寶需求已較為疲軟,因此預計新稅制的影響相對有限。
「新規可能會加速中國黃金交易的集中化,而對黃金ETF持續的增值稅豁免,可能會將更多對黃金的興趣轉移到其投資產品上。總體而言,我們認為該政策對全球金價的影響不大,對黃金的強勁投資和央行的持續買盤,仍是主要驅動力。黃金近期的回調似乎更偏技術面原因,而非基本面影響。」
瑞銀進一步分析,除了技術因素之外,沒有基本面因素支持金價走勢出現逆轉,特別是在未平倉合約目前處於正常水平的情況下。實際上,世界黃金協會第三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黃金買盤依然非常強勁,特別是全球央行第三季度的購買量環比大增28%(同比增長10%)。預計2025年央行黃金購買量應能保持在900-950噸左右,這略低於過去三年每年逾1,000噸的水平,但仍高於2022年之前的任何一年。
瑞銀強調,維持樂觀看好黃金,未來12個月的目標價為4,200美元/盎司,如果政治或金融市況波動再次上升,那麼黃金有可能在上行風險情景中上探4,700美元/盎司。「我們建議逢低買入黃金,因其仍是投資組合中良好的對沖工具,而且目前投資者對黃金的配置依然偏低。」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