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日發布消息稱,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疑似遭空間微小碎片撞擊,正在進行影響分析和風險評估。為確保航天員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務圓滿成功,經研究決定,原計劃11月5日實施的神舟二十號返回任務將推遲進行。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公開因太空碎片撞擊而推遲航天員返回的突發事件,專家在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中國有能力排查事故,妥善解決問題,保障航天員的安全。
11月4日,神舟二十號和神舟二十一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至此,神舟二十號航天員陳冬、陳中瑞、王傑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原定於11月5日晚間返回東風着陸場,但由於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疑似遭空間微小碎片撞擊,計劃推遲執行。
華航天列世界首梯隊
「航天員在太空最大的挑戰就是安全,安全地上天,安全地返回。無論是空間站還是飛船,航天員在太空的活動都是安全第一。」軍事專家宋忠平向香港文匯報表示,中國的天宮空間站和飛船,從研製之初就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此次,神舟二十號飛船疑似遭遇太空碎片或微小隕石的撞擊,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相信經過排查是可以解決的。
宋忠平表示,載人航天本身就是充滿風險,無論是在國際空間站,還是之前的美蘇航天員,都曾在飛行中遇到諸多包括太空碎片撞擊在內的安全風險。當前,中國載人航天能力已經進入世界第一梯隊,此次審慎推遲神舟二十號航天員返回,就是要確保載人航天的安全。
物資充足可搭神二十一返回
中國空間站可搭載六名航天員,生活物資供應充足,可以保障神舟二十、二十一兩個乘組在太空的補給。宋忠平表示,根據目前的消息,神舟二十號飛船將會進行安全評估,調查飛船被撞擊存在的風險。一般問題,可以通過在軌解決。如果在軌無法解決,還有神舟二十一飛船可供航天員返回。同時,中國載人航天還有充分預案,可以實施應急救援。
據了解,早在空間站建設之初,載人航天工程就確立了應急發射救援體系,實施「滾動備份、發射1發、備份1發」模式,以保障航天員安全。假如空間站或飛船出現較為嚴重的危險或故障,地面必須快速發射救援飛船把航天員接回,地面的長二F火箭實行應急救援最快10天內就可以發射。載人飛船同樣也採用「滾動待命」策略,並具備8.5天應急發射能力以實現太空救援的能力。
太空安全須國際合作
宋忠平表示,中國神舟飛船也在不斷提升防禦太空碎片的能力。此外,中國在研的下一代夢舟飛船也將於明年首飛,其安全性將有望達到更高的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地球近地軌道空間的太空垃圾不斷增多,尤其是近年來互聯網微小衛星星座的升空,給空間站等航天器飛行帶來更多安全隱患。宋忠平認為,人類對空間碎片的防禦不能只靠一個國家的研究和努力,必須加強對太空垃圾等問題國際合作和共管,才能共同保障人類航天器的在軌安全。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