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來論|三類人才競爭 彰顯「立選」新貌

2025-11-04 21:43:37 來論

文/黃冰芬

第八屆香港立法會選舉正在熾熱進行中,街頭旗海處處、參選團隊四處落力拉票。不同於舊選制下「陣營對決」的撕裂社情,新選制下參選隊伍五光十色,既有深耕社區的老將,也有跨界的新丁。

他們各有特點,顯示了這場選舉的多元參與,彰顯了香港邁向更高質量的民主。提名期接近尾聲,暫時有約160名參選者,筆者觀察到有三個特點。

首先,湧現了大量深耕地區、有地區治理經驗的人才。參選人中,一批服務香港逾二十載的資深區議員與地區工作者尤為引人注目。「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他們見證過香港的風雨歷程,熟悉特區治理的運行邏輯,也積累了多年解決民生難題的實戰經驗。這些資深參選人的價值,不在於政黨光環,而在於他們十年如一日堅持服務市民的韌性,二十年履職盡責的實踐。

第二,匯聚了一些跨界聯通,做政策研究輔政的人才。這一批跨界參選人引人關注的是既有智庫背景的,有將理論結合地區治理實踐的,也有界別翹楚積極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更有科技領軍者為「創科香港」建言獻策。他們來自不同領域,卻有着共同的特質——善於整合跨界別資源,以匯才聚智之力推動香港發展。這類參選人恰是新選制「廣泛代表性、均衡參與性」的生動體現。他們的參與,不僅讓立法會的代表性更為立體,也帶來了「更加專業化議政、更具創新創造活力」的新思路,為香港抓緊大灣區機遇、謀求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第三,廣結了用心奉獻,力促家國融合的人才。參選人中,「心繫家國,促進融合」的價值取向尤為突出,無論資深參選人還是年輕「素人」,其政綱中幾乎都包含深化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內容,主張加強香港與內地的民生往來便利,讓「一國兩制」的制度紅利惠及更多市民。既有對舊有政策的優化建議,也有應對「十五五」規劃的構想,讓立法會的議題更貼近「國家所需、香港所長」。這類參選人踐行的,正是「愛國愛港立場更加堅定」的基本要求,也回應了香港社會「凝心聚力拚經濟、謀發展」的主流民意。

在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新時代,今次換屆選舉參選人各有特點,擺脫了舊日政治惡鬥的心理障礙,憑能力競爭、以政綱取勝,恰如「港澳平」文章所言,是「優中選優」的人才薈萃。

對參選人而言,他們面對的是一場「個個無把握,人人有機會」的選舉,高度不確定性,需要有不放棄對良性選舉和治理質素的堅持,更需要一顆為港為民的服務熱誠。

對廣大的選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投票選擇,更是對香港未來治理方向的認同。選出真正德才兼備的「代議士」,有助築牢良政善治根基,讓香港在由治及興之路邁出更堅實的步伐。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總主任)

責任編輯: 木羽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