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平理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最新發布的《2025年世界數碼競爭力排名》中,香港排名全球第4位,是繼去年後,排名再上升3位。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在「十五五」規劃建議中重申這一目標。這既肯定了香港過去五年在科研投入、產學研協同及國際合作等維度的發展成效,也展現了國家支持香港發展創科的大方向不會改變,並將持續注入動力。香港要在已取得的成果上,繼續發揮區域協同創新、技術標準制定及高層次人才集聚的核心樞紐作用,為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在最新發布排名的3個因素中,香港繼續在「科技」和「知識」方面表現出色,排名分別維持在全球第3位和第5位。香港在「準備程度」方面的排名顯著上升5位,排第10。在子因素中,「人才」和「培訓和教育」排名全球首5位。多個維度的卓越成績證明香港多方位發力,彰顯香港長期積累的研發實力與知識轉化能力、在創科生態系統完善度與政策配套上的不斷完善以及在高端人才儲備與教育體系支撐上的競爭優勢,給特區政府、創科界、高校與研發機構、投資者和人才都注入強勁信心,激勵長遠規劃與投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印證了新質生產力在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這一指引在「十五五」規劃建議中具象化為「新質生產力」與「新發展格局」的核心命題。香港作為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在「十五五」時期更需通過制度創新與生態優化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賦能。
香港應參考現有各大排名中的指標維度,強化原始創新能力,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前沿領域,依託本港頂尖學府的科研積澱,聯合國家實驗室與內地科研機構開展聯合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國家移民管理局昨日推出支持擴大開放服務高質量發展10項創新舉措,便利港澳台人才往來、促進河套合作區要素流通,香港應更好把握機遇,完善成果轉化鏈條,借助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平台,推動科研成果跨境流通與產業化應用,培育一批具國際競爭力的科技企業;同時,擴大人才吸引力度和覆蓋範圍,聯合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共建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網羅更多創科人才。
香港更應該發揮「超級聯絡人」優勢,深化與內地城市在數字經濟、綠色科技等領域的標準互認與數據流通,參與制定國際通用技術規範,提升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競爭力。現時,香港作為國際智慧城市打造的亮點城市,應運用好國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積累的數字基建經驗,鞏固國際智慧城市標準制定的話語權,並將經驗延伸至金融、醫療、交通等跨領域應用場景。通過「內聯」帶動「外通」,為國家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彰顯「一國兩制」方針下香港獨特的制度優勢與創新活力。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