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丁春麗、胡臥龍)訓練註冊大模型128個,其中典型基座大模型7個,典型行業大模型9個……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以下簡稱「濟南超算」)依託「山東算網」打造的「濟南大模型創新工場」(以下簡稱「大模型創新工場」),致力構建集算力、數據、算法於一體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為山東打造算力高地、數據高地與垂域大模型產業高地奠定了基礎。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主任吳曉明介紹說,目前已建設以濟南-青島國家超算為核心、連接山東16地市骨幹節點和100餘個邊緣節點的「山東算網」,這也是大模型創新工場的核心底座。「山東算網」亦是國內首個實現「算力生產、高速互聯、智能配給」一體化服務、覆蓋山東全省、輻射全國的算力網絡。
目前,「山東算網」已匯聚高性能算力1074 PFlops、智能算力2000 PFlops,鏈接全國算力資源達10000 PFlops,為大模型研發與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算力基礎。同時,通過深度賦能智慧遙感、生態環保、智慧醫療等領域,山東算網已沉澱高質量數據集10PB、模型算法90種,形成國內領先的數據高地。
曾經被視為「陽春白雪」的超大規模算力,如今正通過大模型技術「飛入尋常百業」,實現從高精尖科研到各行各業的深度賦能。濟南超算充分發揮山東算網的優勢,匯聚算力、數據與算法三大關鍵要素,為模型開發者和應用者打造了一站式服務平台,提供從模型設計、訓練到應用落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務。
今年以來,大模型創新工場已吸引多家大模型研發團隊入駐,研究領域涵蓋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生物計算等多個前沿方向。僅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領域,濟南超算已發布智匠工業大模型、扁倉中醫大模型、知風大模型、靈犀行業大模型等系列大模型,為山東省產業創新升級注入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濟南超算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合作,依託創新工場聯合構建了「推理型模型+生成式AI」雙引擎AI模型底座,並聯合發布了「EnvSentry環境哨兵」生態環境監測領域專用大模型,有效推動了生態環境監測從「人工經驗判斷」向「數據智能驅動」的轉型,顯著提升了環境管理與決策的算力支撐能力,為實現精準監測與科學決策夯實了技術基礎。
吳曉明表示,未來,「濟南大模型創新工場」將充分發揮山東算網的技術與資源優勢,進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服務體系,不斷拓寬大模型的應用場景,推動大模型技術在產業升級、智能決策與社會服務等領域的廣泛落地。
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創建於2011年,是中國首台完全採用自主處理器研製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誕生地。濟南超算先後建成神威藍光、神威E級計算原型機、山河超級計算平台、神威·藍光Ⅱ等超級計算機,綜合算力處於國際前列。在2022年至2024年的全球超算IO500榜單排名中,濟南超算連續三年奪冠登頂,標誌着存儲系統性能達到國際頂級水平。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