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中國製造業PMI連續三個月擴張 標普專家:製造業景氣度長期回升趨勢不改

2025-11-03 22:00:07 財經
受訪分析師指,外部擾動因素的趨於緩和,及增量政策的加快落地,有利於對沖製造業產需回落的壓力。(記者倪巍晨 攝)

(香港文匯網記者 倪巍晨)標普和RD(RatingDog)發布的10月中國製造業PMI報50.6,雖較前值回落0.6個百分點,但仍連續三個月保持擴張勢頭,惟短期擴張步伐略有放緩。RD創始人姚煜介紹,上月製造業新訂單的增長帶動產量提升,就業、採購、庫存等指標隨之增長,但新業務和產出增速較9月減弱,出口訂單更重現收縮。分析稱,上月中美關稅博弈再起,對新出口訂單帶來擾動,而前期「搶生產」效應的退坡,也對PMI數據構成一定干擾。鑒於近期外部擾動因素的緩和,及後續相關「穩增長」政策的加速落地,中國製造業景氣度長期回升趨勢不會改變。

上月中國製造業PMI景氣度下行,部分原因是產出增幅的減弱。具體看,製造業內需有所改善,企業積極開展促銷,新業務量連續五個月保持增長,惟外需疲弱拖累整體需求增速。當月,新出口訂單增速降幅為5月以來最顯著,樣本企業反映「這與貿易波動加劇有關」。姚煜補充說,貿易不確定性加劇,使新出口訂單大幅下跌至收縮區間,業界對出口端仍存憂慮。

數據還顯示,新業務量持續增長推動下,10月製造業用工恢復增長,增長率雖算輕微,但仍創逾兩年來最高,企業為應對當前工作量着手增加人手。與之對應的是,製造商連續四個月增加採購,採購庫存和成品庫存指標同步增長。

「搶生產」效應漸退坡

製造業價格方面,10月製造業平均投入成本繼續抬升,升幅較9月減弱。當月,受供應收緊、原料成本上漲影響,製造業購進價格呈現上漲勢頭。面對成本攀升、市場競爭加劇,部分企業推出打折促銷,這使製造業平均銷售價格連續兩個月走低,且外需表現欠佳亦迫使企業時隔半年後再度下調出口價格。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10月中國製造業PMI較前值回落0.8個百分點至49。官方介紹,國慶長假前部分需求提前釋放,以及國際環境更趨複雜等,令製造業生產活動有所放緩,鑒於當月綜合PMI產出指數錄50,中國經濟總體產出保持穩定。

申萬宏源證券資深高級宏觀分析師屠強認為,官方製造業生產指數大幅回落,可能與「搶生產」效應退坡、「高庫存」,以及PMI環比屬性疊加影響有關。需求結構角度看,關稅博弈反覆環境中,製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標降幅較大。同時,製造業內需訂單整體雖維持較高韌性,但「化債」步伐加速短期或引發投資需求走弱,高耗能行業繼續磨底。

「穩經濟」政策料加碼

展望後市,10月標普中國製造業企業對未來一年生產前景的樂觀度降至近半年以來新低,但整體預期仍維持「樂觀」狀態。樣本企業希望通過產品開發、業務拓展計劃等,提振未來一年的銷售。

瑞銀投資銀行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張寧提醒,四中全會明確,要建設強大的現代產業體系,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並強調「保持製造業合理比重」,未來五年中國料着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他預期,中國將通過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預計研發支出增長目標將再次設為『年均複合增速超過7%』,到2030年佔GDP的比例或升至3.2%以上,對應5.5至6萬億元人民幣」。

展望未來,姚煜指出,近期中國政策主線聚焦「十五五」規劃,未來「穩經濟、促內需」政策有望陸續出台,進而對PMI指數形成一定支撐。屠強相信,10月製造業景氣修復狀況雖現波折,但短期「高庫存」,以及外部擾動因素將趨於緩和,加之增量政策正加快落地,上述因素均有利於對沖製造業產需回落的壓力,「中國製造業景氣度『長期回升的趨勢』沒有改變,建議進一步追蹤製造業景氣的邊際變化」。

責任編輯: 之袁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