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全球目光聚焦韓國。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韓國慶州舉行。會議主題「我們構築的可持續明天——連接、創新、繁榮」,這就像亞太未來發展的「晴雨表」,韓聯社則直言,此次會議可能重塑全球貿易、外交與科技版圖。
而就在峰會開幕前一天,在慶州附近的釜山,中美兩國元首的會晤更是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外界普遍認為,會晤向世界釋放了積極信號,為動盪變革的世界增添了寶貴的確定性。
10月30日上午,韓國釜山金海國際機場。
10時15分左右,美國總統特朗普率先抵達金海機場的藍屋貴賓室會見廳,等候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晤。在外界看來,這從側面凸顯出特朗普對此次會晤的重視。
大約15分鐘後,習近平主席的專機降落在金海國際機場。
上午11時10分左右,中美兩國元首的面對面會晤正式舉行。
韓國前駐中國上海總領事 具相燦:這次APEC會議,吸引了全世界很多國家的首腦參加,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元首和美國元首的會晤。我們期待兩位領導人的會晤能為世界經濟與和平帶來好消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直言,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會晤。
事實上,自2025年初,特朗普開啟第二個總統任期以來,就多次表示希望訪華或與習近平主席舉行會晤。
2025年1月,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特朗普在正式就職前,告訴顧問,他希望在上任100天內訪問中國。
4月,美國政府對全球發起「關稅戰」後,特朗普改口說,得「中方正式邀請」才會考慮訪華。
8月,韓國總統李在明訪美時,他又邀請李在明一起訪華。
美國總統 特朗普:你想一起去(中國)嗎?我們可以同乘一架飛機,這樣節省能源,保護臭氧層。
10月29日,就在此次釜山會晤前一天,特朗普再次表達了對會晤的期待以及對中美關係的重視。
美國總統 特朗普:我也想把重點放在中國。我們現在的重點是與中國的未來關係,我希望把這當作重點。
這不僅是兩位領導人時隔六年後再次會談,更是美國單方面挑起全球關稅戰後,中美元首首次見面。
美聯社記者 田·麥克勞德·吉:這是經歷數月動盪之後,雙方穩定關係的機會。
10月以來,直到此次會晤前,中美之間還在進行一場芯片對稀土的激烈博弈。
美方宣稱從11月1日起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0%關稅,還要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中方則宣布,從11月8日起,對鋰電池和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英國天空新聞主持人:看看銅、鋰、錳、石墨、鈷,中國真的佔據了主導地位。多年前中國就決定,在這些供應鏈佔據主導地位,不僅是供應鏈,還包括相關的產品。
這是兩個實力日益對等的「高手」之間在經貿領域的激烈「過招」。
如今,經過多輪經貿磋商後,兩國最終迎來了外界期待已久的元首會晤。
而在《華爾街日報》看來,此次持續約100分鐘的「習特會」明顯帶有「貿易休戰」的性質。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則進一步指出,此次會晤為近期動盪的中美關係起到關鍵領航定向作用。美方已意識到遏制中國難以奏效。雙方求同存異是必由之路,和平共處是必然結果。
10月30日下午,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宣布中美近期磋商達成的成果共識:
●美國將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徵10%「芬太尼關稅」,對中國加徵24%對等關稅繼續暫停一年。中國將相應調整關稅反制措施。
●美國暫停實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一年,中國將暫停實施稀土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美國暫停實施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一年,中國也將暫停反制措施一年。
會後,特朗普宣布期待明年早些時候訪華,並邀請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
亞洲開發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賈揚特·梅農表示,兩大經濟體領導人得以成功會晤,讓世界鬆了一口氣。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他們之前(美國政府)犯了錯誤。在很多方面,與中國的貿易比與歐洲的貿易重要得多。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者亨利·法雷爾直言:「美國現在必須面對一個事實:對手有能力威脅到美國經濟的多個重要領域。」
事實上,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損。超越分歧和摩擦,着眼大局和方向,「讓中美關係這艘大船平穩前行」,是基於兩國關係長遠發展作出的正確選擇。
美國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 錢楠筠:如果美國無法從中國獲得零部件,這對美國意味着什麼?同樣,如果中國不得不關閉工廠,這對中國又意味着什麼?兩國經濟都將付出巨大的代價,短期內我們或許感受不到太大影響,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其影響將會呈指數級增長。
多邊搭台,雙邊唱戲。作為亞太最具影響力的多邊經濟合作平台之一,APEC峰會一直被視為觀察「元首外交」走向的重要窗口。而此次釜山會晤更是凸顯出APEC是唯一同時涵蓋中美兩國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的獨特地位。
會晤結束後,習近平主席前往慶州繼續APEC之行,而特朗普則結束亞洲之行,返回美國。
一方開啟行程,一方結束行程,恰好在釜山「交匯」。有分析指出,這種在外交日程上並不多見的安排,再次印證了雙方對會晤的重視。
特朗普在返美途中接受採訪時稱,此次會晤非常成功。
美國總統 特朗普:如果以0分到10分來評價,10分是最好的,我會給這次會晤打12分。
中美兩國元首在釜山的成功會晤,也為第二天在慶州開幕的APEC峰會開了一個好頭。
深秋時節,慶州明凈如畫。
10月31日,亞太21個經濟體領導人聚集於此,尋求多邊合作與共同發展的新路徑。
美聯社注意到,在此次APEC峰會上,中國領導人再次成為焦點。
10月31日下午,習近平主席會見了一同出席APEC峰會的加拿大總理卡尼。
這是2017年以來,加中兩國首次高層正式會晤。
在加拿大廣播公司看來,此次會晤開啟了「務實與建設性對話」的大門。加拿大總理卡尼則將此次會晤稱為「兩國關係的轉折點」。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此次APEC之行,卡尼原本希望其可成為一次美加關係的「補救之旅」。
加拿大總理 卡尼:聽着,我們隨時準備與美國坐下來談。無論我本人、總統還是我的同事都可以和他們談,只要美國準備好了。
10月27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參加東盟峰會相關會議時,卡尼向美國喊話。
然而,同一天,他就收到了特朗普的直接回絕。
美國總統 特朗普:我不想和他們會晤。沒錯,我暫時不會和他們會晤。
加美領導人的矛盾,起因於近期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發布的一則反關稅廣告。
時任美國總統 里根:當有人說,讓我們對外國進口商加稅吧。這看起來像是出於愛國情懷,保護美國產品和就業。有時這確實會奏效,但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從長遠來看,這樣的貿易壁壘損害了每一位美國工人和消費者的利益。
這則引用美國前總統里根1987年批評關稅政策言論的廣告頗具影射性,對於一直以里根為榜樣的特朗普來說,這無異於是用「老師」的話來教訓「學生」。
美國總統 特朗普:加拿大撒謊了,他們的做法太糟糕了,他們捏造了里根總統的聲明。在必要的時候,里根總統是非常支持關稅的。
被惹怒的特朗普宣布,中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並威脅對加商品加徵10%的關稅。
而加方同樣反應強烈,總理卡尼明確表示:「加美長期以來緊密的經濟關係已正式終結,兩國關係再也無法回到從前。」
不過,10月29日,在韓國總統李在明主持的8人小型晚宴上,卡尼還是與特朗普碰了面。
這是自「里根視頻事件」以來兩人首次公開同框,被安排面對面同桌而坐。但兩人幾乎沒有交談,在合影環節也零互動,氣氛頗為尷尬。
為了減少對美國依賴,推動貿易關係的多元化,加拿大開始把目光投向東方。
加拿大總理 卡尼:我選擇東盟峰會作為我就任總理後首次亞洲之行,是因為加拿大和東盟的關係充滿了潛力。
除了加快推進加拿大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進程,卡尼還希望通過改善與中國關係,提升自身戰略自主性。
加拿大總理 卡尼:中國是我們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就目前的全球體系而言,中國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我們有七年未與中國進行過高層接觸。因此,我們正從新的起點出發,未來大有可為。
有分析稱,從加拿大策略角度看,當亞太成為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中心之際,如果能全面發展與亞洲國家的關係,無疑能大幅增強自己與美國的談判籌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APEC峰會還為中韓關係重啟迎來了「新契機」。
除了參加中美元首會晤和APEC峰會,習近平主席此訪還是時隔11年再次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
11月1日下午,韓國總統李在明同習近平主席在慶州博物館舉行會談。
韓國總統李在明表示,這次訪問對韓中關係意義重大。
韓國總統 李在明:中韓兩國互為鄰國,在經濟上相互依存。這使得雙邊經濟合作至關重要,兩國政府都致力於使兩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建設更有希望的國家。為此,中韓兩國將加強各領域合作,特別是在經濟和人文交流方面的合作。
不可否認,面對當今複雜的國際局勢,作為當今國際上最重要的多邊合作機制之一,APEC所搭建的寶貴平台正發揮着更重要的作用。
儘管此次峰會依舊聚焦經貿與創新,但大國互動與地緣博弈已深度滲透其議程,使它日益成為「非正式外交」與「戰略信號釋放」的場所,並逐漸向「戰略溝通平台」演變。
尤其是,在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基於自由貿易與區域一體化理念而成立的APEC,更是成為觀察世界秩序重構動向的「晴雨表」。
韓國慶州居民金英煥在慶州中央市場經營一家韓式炸雞店,已超過50年。
韓式炸雞店經營者 金英煥:聽到世界各國領導人將訪問慶州,我感到無比自豪。
現在店裏生意主要由兒子金成鎮來打理,他覺得,近些年來,慶州的外國遊客人數越來越多了。
韓式炸雞店經營者 金成鎮:2010年前後,我剛開始在這家店工作時,90%的顧客是本地人,10%是外國人。現在外國人已經增加到約30%了。
據韓國旅遊發展局數據,2024年1月至11月,慶州市遊客數量超過4300萬人次。
慶州市市長朱洛榮表示,該市體現了亞太經合組織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慶州市市長 朱洛榮:我相信慶州是一座能夠向世界展示韓國獨特價值的城市。作為一座能夠實現可持續和平衡發展的城市,慶州是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不二之選。
1989年11月,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加拿大及當時的東盟六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APEC首屆部長級會議,標誌着APEC正式成立。
199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APEC。
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教授 斯蒂芬·納吉:當時人們認為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地區。提出成立APEC的是一位澳大利亞前總理,他表示我們需要一個組織來幫助各國在放鬆管制、協調政策和建立更大的經濟協同效應方面開展合作。
從歷史背景來看,當時中國改革開放已取得初步成果,東亞區域經濟發展活力正在激發。
日本與「亞洲四小龍」迅速發展,並帶動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經濟的提升。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西方發達國家則憑藉其優勢經濟力量,向太平洋區域擴展影響。
客觀上,太平洋兩岸經濟體都希望通過貿易和投資,建立一種機制化的合作體制。
冷戰結束後,美國一家獨大,躊躇滿志地準備利用這個平台,推進有利於自己的自由貿易。
1993年11月,APEC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西雅圖召開。
時任美國總統 克林頓:這將是所有這些經濟體的領導人,首次齊聚一堂。
APEC形成了高級官員、部長級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3個層次定期對話協商的決策機制。
在美國主導下,以自由開放的貿易與區域一體化「兩輪」驅動的APEC走上發展快車道。
1994年茂物峰會上,確定了著名的「茂物目標」:發達成員體在2010年前、發展中成員在2020年前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這使得各成員有了持續合作的動力。
30多年來,APEC在促進區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帶動亞太地區實現發展繁榮,成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板塊和主要增長引擎。
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與國際研究教授 斯蒂芬·納吉:APEC為其他貿易協定奠定了基礎。無論是《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還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它為新的協定奠定了框架,幫助許多國家發展並開放市場。
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後,隨着美國國力下行,對自由貿易的態度逐步發生悄然變化。
奧巴馬時期對APEC的興趣就有所降低,轉而積極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
2017年特朗普第一任期開始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對多邊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態度消極。
2018年APEC巴布亞新幾內亞峰會上,美國強力主張單邊主義貿易政策,挑起嚴重分歧。
不過,在亞太國家的努力下,2020年「茂物目標」期限到達,APEC又設定新的「2040年布特拉加亞願景」。
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執行主任 佩德羅薩:我們有「2040年布特拉加亞願景」,呼籲建立開放、充滿活力、有韌性且和平的亞太地區。
2024年APEC利馬峰會重申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強調通過區域一體化應對全球貿易碎片化趨勢。中國則提出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理念,引領角色進一步凸顯。
然而,利馬峰會後一年間,全球貿易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韓國外交學院教授 閔正憲:特朗普第二屆政府通過「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在國際舞台上積極追求美國利益,以「公平貿易」的名義推行保護主義措施,而不是維持自由貿易立場。
作為APEC成員中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實施的關稅戰影響了APEC半數以上的成員經濟體。
今年5月,APEC公布的區域趨勢報告預測,亞太地區今年出口增長率僅為0.4%,遠低於去年的5.7%。
有分析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APEC峰會開幕前就回國,這一舉動也頗有象徵意義。
峰會開幕式上,APEC輪值主席國韓國總統李在明指出,當前APEC正處於十字路口。
韓國總統 李在明:在國際秩序迅速變化的背景下,我們都站在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上——自由貿易體制正經歷劇烈變革,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貿易和投資動力減弱。
單邊主義與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嚴重擾亂了全球經濟治理秩序,也給APEC合作帶來巨大阻礙。
30多年前,APEC就是基於自由開放的貿易和經濟互依能帶來共同繁榮的理念而成立。然而,如今這一創始邏輯正面臨貿易保護與「逆全球化」的挑戰。
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執行主任 佩德羅薩:世界正處於變局之中,多邊貿易體系亟須更新,我們該如何推陳出新,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
不過韓聯社認為,慶州APEC峰會既面臨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風險,但也孕育着合作新機遇。
新西蘭貿易部長 麥克萊: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會,討論如何發展貿易,而不是限制貿易。因為國際貿易有利於消費者,有利於消費者的選擇,也有利於企業發展、財富增長和經濟增長。
事實上,在人工智能浪潮與貿易保護主義的逆風中,APEC也處於轉型與改革的關鍵階段。
本次峰會上,韓國提出「人工智能合作」作為APEC的重點方向。
韓國貿易部長 呂翰九:我們必須通過數字貿易和人工智能合作推動創新。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佔全球數字服務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並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2025年APEC峰會主題是「我們構築的可持續明天——連接、創新、繁榮」。
其中,「連接」被放在首位,意義深遠。
正如中國領導人在峰會上指出的:亞太地區應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延鏈」而不是「斷鏈」,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白俄羅斯戰略研究所所長 奧列格・馬卡羅夫:如今,中國是全球發展的驅動力,是亞太地區的引領者。在亞太地區,中國的主導地位不言而喻。
2001年和2014年,中國曾兩次成功主辦APEC會議。2026年,中國將再次擔任東道主,在深圳舉辦第三十三次APEC峰會。
在美國逆自由貿易潮流而行的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為APEC和亞太經濟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信心支撐。
亞太經合組織秘書處執行主任 佩德羅薩:中國一直是亞太經合組織的積極成員,自從中國加入以來,在思考如何使該地區和世界更加繁榮方面,發揮了更強大的領導作用。
中國的發展得益於亞太,也用自身的發展回饋亞太、造福亞太。
中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中,超半數是APEC成員。中國是13個APEC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APEC其他經濟體進出口19.41萬億元,佔進出口總值的57.8%。
匈牙利歐亞中心主任 樂文特:我們可以看到,在亞太經合組織框架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加入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基於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互利共贏的倡議中。中國始終強調,和平合作不僅有利於中美兩國,也有利於世界。
多年來,中國就亞太區域合作等重大問題闡釋中國主張,推動不斷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夥伴關係,為落實APEC布特拉加亞願景注入了強大動力。
美聯社直言,習近平主席身處APEC舞台中央,是推動經濟全球化與多邊主義的倡導者。
本次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提出5點建議,為在開放發展中分享機遇、實現共贏,構建亞太共同體描繪出清晰的路線圖:
1.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
2.共同營造開放型區域經濟環境;
3.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4.共同推進貿易數字化綠色化;
5.共同促進普惠包容發展。
「越是風高浪急,越要同舟共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是寄語亞太共同發展,更是呼籲各經濟體勇於擔當。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最新一期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5年亞太地區經濟增速為4.5%,比此前預測提高0.6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亞太地區仍將是全球增長的重要引擎。
而APEC的願景則是到2040年建成一個開放、活力、韌性、和平的亞太共同體。如今,面對「脫鈎斷鏈」「小院高牆」等雜音,APEC所代表的開放包容精神,理應成為各成員國應對共同挑戰的最優方案,也是能夠實現共同繁榮的正確選擇。
(來源:央視新聞)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