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十五運丨全運聖火耀灣區 四城傳遍海陸空

2025-11-03 07:41:33 神州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胡永愛、李薇、帥誠 香港、深圳、廣州連線報道)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火炬傳遞儀式昨日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城同步舉行,是全運會史上首次進行跨境火炬傳遞,為即將於本月9日揭幕的全運會拉開序幕。火炬傳遞啟動儀式昨早9時在深圳市蓮花山公園舉行,香港、澳門、廣州及深圳的首名火炬手隨後於9時30分同步開跑,其中香港站由港島金鐘政府總部起步,其間搭乘渡輪傳遞到尖沙咀,聖火其後由開篷巴士送往啟德體育園;澳門的火炬則途經多處文化遺產地標;深圳更出動人形機器人擔任火炬手,並有直升機進行空中「轉場」;廣州站的火炬傳遞亦加入無人駕駛汽車接力。四地的火種分別以海陸空形式傳遞,最後在下午運往廣州進行融火儀式,並護送至指定地點保存,為開幕式主火炬點燃作準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左)將火炬交給深圳第一棒火炬手薛其坤。 新華社

火炬傳遞啟動儀式昨日上午9時在深圳蓮花山公園舉行,隨着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點燃火炬後交予第一棒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香港、澳門、廣州的火炬傳遞亦同步起跑,四座城市以火炬為紐帶,共同演繹了「激情全運會,活力大灣區」的壯美畫卷。

火炬的「源火」乃今年9月由深海遙控潛水器「海馬號」於南海1,500多米深海底採集的可燃冰及伴生氣,通過太陽能引燃可燃冰的方式獲取。是次火炬傳遞,分別運用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進行火炬傳遞或串聯路段,凸顯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產業優勢,展示科技與體育深度融合。

港黃鎮廷頭陣 佘繕妡收尾

●陳國基從聖火盆點燃第一支火炬後,交給第一棒火炬手黃鎮廷。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木又 攝

香港站由香港特區署理行政長官陳國基主禮。他表示火炬傳遞在粵港澳三地同步展開,彰顯粵港澳大灣區獨特優勢,香港傳遞路線猶如城市巡禮,向世界展示國際都會與盛事之都的魅力。火種護衛隊在儀式上護送聖火火種,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以採火棒取聖火並點燃聖火盆;陳國基隨後從聖火盆取火,傳遞予第一棒的黃鎮廷開始傳遞。

●第二十三棒火炬手李靜乘搭天星小輪將聖火傳遞至尖沙咀。

香港站火炬傳遞路線全長約10公里,分5段,由政總起步,經中西區海濱長廊、灣仔臨時海濱花園、金紫荊廣場,而第二十三棒的香港乒乓球隊總教練李靜,乘渡輪橫渡維港抵尖沙咀天星碼頭巴士總站交棒予九巴及龍運車務總監楊晉瑋;第三十八棒的信和集團主席黃永光接棒後登上開篷巴士,並在巴士上交棒給城巴董事總經理鍾澤文,開篷巴士駛至啟德體育園巴士站,進行最後一段傳遞路線,最後一棒的港隊劍擊運動員佘繕妡,跑進啟德體育園中央廣場,點燃火盆並舉行收火儀式,為歷時一個半小時的香港賽區火炬傳遞畫上句點。

●第三十八棒火炬手黃永光(右)與第三十九棒火炬手鍾澤文(左)在開篷巴士上交接火種。

深路線45公里 為四巿之冠

至於舉行啟動儀式的深圳站,傳遞路線全長45公里,為四巿之冠。最矚目的是智能機器人「夸父」,從第二棒的北京奧運會羽毛球女雙金牌選手于洋手中穩穩接過火種,奔跑100米後傳遞給全國首枚中學生氣象探空火箭「飛燕一號」設計師、深圳高中生王裕寧,整個過程流暢平穩,成為今次火炬傳遞最大亮點之一。「夸父」也成為全球首個完成火炬傳遞的人形機器人。

●火炬手人形機器人「夸父」在傳遞火炬。 新華社

除機器人外,機器狗也現身火炬傳遞現場。此外,完成第一段長約1公里的陸路傳遞後,搭載全運火炬的直升機從蓮花山公園風箏廣場平穩升起,沿深圳灣濱海帶西行,途經梅林山、紅樹林、深圳灣大橋、蛇口漁港、騰訊企鵝島等多處深圳地標,最終抵達前海石公園桂灣段,火炬回歸地面繼續傳遞。

●深圳出動直升機搭載聖火進行空中傳遞。 新華社

澳門站途經多處文化遺產

●澳門特首岑浩輝(左)將火炬交給第一棒火炬手李禕(中)。 新華社

澳門站則由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於政府總部由火種盆中點燃火炬,授予第一棒的澳門武術運動員李禕,隨即由來自各界別代表的火炬手接力相傳,而澳門的傳遞路線全長僅約2.6公里,為四地中最短,而火炬從政總出發後沿南灣大馬路、主教巷和板樟堂街等街道前行,並途經澳門主教座堂、耶穌會紀念廣場等多處文化遺產,受到觀看的市民與旅客歡迎,沿途傳來陣陣加油聲和歡呼聲,最後一棒火炬手、澳門空手道運動員郭建恒傳遞至終點的大三巴牌坊,並舉行收火儀式。

●火炬手郭建恒(右)、區海欣在大三巴牌坊前傳遞火炬。 新華社

穗由傳統中軸邁向新中軸

廣州站則以「千年羊城 新彩廣州」為主題,起跑儀式設於越秀公園鎮海樓,這是廣州老中軸線的制高點,與緊鄰的五羊石像同為「羊城八景」代表。從城市傳統中軸邁向新中軸,串聯歷史地標與現代風貌,傳遞路線全程11.6公里,其中,跑動傳遞4.8公里、車行轉場6.8公里。

●廣州火炬手楊景輝(左)、劉偉強在廣州博物館前交接火種。 新華社

值得一提的是,在轉場段,從越秀公園西門至廣東體育館,長達6.8公里的里程,創新性引入「無人駕駛汽車轉場」,該車由小馬智行與廣汽集團基於廣汽埃安第二代AION V霸王龍聯合開發。

●廣州出動無人駕駛私家車為聖火轉場。 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下午,來自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個城市的火種匯聚廣州,並在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舉行十五屆全運會火炬傳遞融火儀式。儀式上,火種護衛員護送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城火種入場並引燃火炬,四城代表手持火炬,共同點燃火種盆。隨後,火種護衛員將融合後的火種收入一盞新的火種燈,然後護送至指定地點保存。伴隨着四路火種融為一體,標誌粵港澳大灣區首次聯合承辦的全運會火炬傳遞活動圓滿收官,也為11月9日的開幕式主火炬點燃奠定莊重序幕。

●四城火種匯聚廣州完成融火儀式,為十五屆全運會開幕式主火炬點燃作準備。 香港文匯報記者帥誠 攝

【花絮】機器人升級「小腦」 完美傳遞火炬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永愛、李薇 深圳報道)深圳站的機器人火炬手「夸父」化身網紅,完成火炬傳遞後即被市民圍觀及爭相合照。全自主研發「夸父」的樂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柯真東介紹,「夸父」作為全球首個5G-A人形機器人火炬手,「我們從接到任務到傳遞僅一個月時間,未對『夸父』本體進行任何特殊硬件改造。」不過,為適配火炬傳遞的嚴苛需求,樂聚聯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組建專項研發團隊,為「夸父」升級其「運動控制小腦」。

●深圳市民爭相與火炬手、機器人「夸父」合影。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 攝

另外,團隊與中國移動等單位攜手,打造一條信息低時延的「高速公路」,中國移動基於5G-A網絡,對沿線20餘個站點進行系統優化,實現上行速率20Mbps、時延20ms的穩定通信,可實時回傳機器人第一視角的超高清畫面,讓技術人員無須陪跑,也能確保機器人能精準執行「起步、奔跑、揮手、交接」等指令,「此次最大難點,就是1.6公斤火炬的持續負載。」柯真東指團隊優化負載平衡算法,精準化解「夸父」奔跑中或重心偏移問題,令其即使在斜坡路段也能自主感知地形,實時調整關節姿態,全程步履穩健,完美契合真人火炬手的交接節奏。

●深圳火炬手顏寧(左)、王睜茗在火炬傳遞活動中。 新華社

除了機器人,機器狗也現身火炬傳遞現場。記者看到,在火炬手將火種傳遞出去後,機器狗會用四隻腿走向火炬手,停在身邊,給他們送來十五屆全運會的吉祥物,為即將到來的十五運增添氛圍感。

深圳火炬手囊括多個階層

深圳站的50位火炬手來自各行各業,除有多位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兒和教練員外,亦有堅守崗位的基層代表,以及投身公益事業的愛心代表等,當中更有三位院士火炬手,為十五運增添了科技與體育交相輝映的華彩。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舉着火炬邁出第一步。這位國際著名實驗物理學家精神奕奕、全程面帶笑容,邁着鏗鏘有力的步伐從啟動儀式的舞台跑向蓮花山公園進行傳遞。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醫學科學院創始院長顏寧,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則分別擔任十四棒、四十八棒火炬手。

「此次傳遞圓了我做火炬手的夢想。」顏寧表示,科研本身也是一場馬拉松,與體育競技一樣,都是要突破人類的極限;體育是突破體力和技能的極限,科學是突破人類對於世界認知的極限。「體育是要健體強身,我們生物醫藥的研究也是為了讓大家更健康。」

另外,深圳站第八棒火炬手黃天華是退伍軍人,現任網約車司機,十年安全行車90餘萬公里,乘客滿意零投訴。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