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港交所力谷每周期權 下周加推5隻股票合約

2025-11-03 07:34:30 財經
●今年港股成交活躍,帶動證券衍生產品市場興旺。圖為港交所。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港交所(0388)近日公布今年本港證券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情況,相關產品的日均成交量達到154萬張合約,創下歷史新高。有見及此,港交所證券產品發展部高級副總裁陸大衛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媒體訪問時表示,港交所從11月10日(下周一)起,再推5隻每周股票期權合約,包括中海油(0883)、中移動(0941)、中芯(0981)、友邦(1299)和小米(1810)。

衍生產品市場旺爆 日均成交量創新高

今年港股成交活躍,帶動證券衍生產品市場興旺,當中所有證券衍生產品的成交量增長為7%,而恒指科指期貨的成交量卻有三成的增幅,表現非常突出。此外,每周股票期權是港交所近年發展最迅速的產品之一,自去年11月推出以來,成交量已逾2,200萬張合約,今年的日均成交量增長20%,在今年第3季佔相關股票期權產品成交量約22%。而10月2日當天,相關產品的成交量更有近31.3萬張,創出單日新高。

科指期貨日均成交量年增三成

陸大衛表示,恒生科指衍生產品今年表現突出,科指期貨的日均成交量按年增長三成,而科指期權的未平倉合約更超過30萬張。他指出,自今年的「DeepSeek」時刻後,今年科指衍生產品的成交有顯著的增長,可謂踏入了新階段。今年9月,所有合約類型的成交量,創下15,500張合約的新高。

實物交收的科指期貨期權,以及現金交收的科指期權未平倉合約均創新高。陸大衛認為,由於科指的波幅高於其他旗艦指數,其作為結構化產品相關指數的吸引力正與日俱增。隨着今年恒生備兌認購期權ETF在本港和韓國上市,科指期權正逐漸發展其產品生態圈,助力有關產品持續增長。

今年港交所持續優化市場機制,包括提高恒指衍生產品的持倉限額。陸大衛指出,提高持倉限額能增加市場流動性、活力及競爭力;降低與持倉限額相關的合規風險和運作複雜程度,以及促進場內交易和結算。他續表示,港交所今年也優化了按金的抵押品安排,此舉統一了結算所之間的按金抵押品處理,並提高了結算參與者的抵押品效率,以及降低非現金抵押品的融通費用。

被問及今年證券衍生產品市場增長非常強勁,這種勢頭能否持續,陸大衛回應說,他對有關產品的前景很有信心,主要因為新股市場今年火爆,隨着該所推出新的個股期權,相信會引起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的高度關注,估計未來數年,都有很大機會延續今年股票期權市場的增長趨勢。

市場對生科股衍生產品需求大

他特別指出,近年本港的生物科技股表現突出,生物科技股的相關指數升勢同樣迅猛與優異,機構投資者和散戶都熱衷參與其中,故此,市場對生科股的衍生產品需求,同樣很龐大。他相信,有關產品未來會是港交所一大增長點。

對於每周股票期權的發展,陸大衛表示,港交所留意到是散戶率先入場,然後有更多的機構投資者跟進。港交所認為,能夠依靠兩類參與者來共同推動產品的成長,反映了香港市場有着極高的參與度,以及強勁的活力。故此,去年港交所推出了10種每周股票期權,今年又增加了6種。

股票期權本港在亞太區排第一

他認為,隨着股票期權越來越受歡迎,未來料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數據來看,股票期權的交易量整體增長了20%,表明港交所成功地發展起該產品的生態系統,這正是金融創新。他續說,一些國際投資者可能之前沒意識到,香港擁有如此強大的股票期權市場,現在他們也開始進入本港市場。若大家留意市場上大額交易的比例,會發現今年機構投資者參與股票期權的比例幾乎翻了一番。

就期權市場的排行而言,陸大衛坦言,亞洲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他指出,單論股票期權,本港在亞太地區排名第一,但韓國的指數期權市場比本港大。所以不同的投資主題在不同的市場中,表現會有所不同。但他強調,香港既有領先的股票期權市場,也是非常強勁的指數期權市場。

責任編輯: 文劼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