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賽馬「自由行」:粵港跨境往返每周三進三出

2025-11-02 12:42:00 香港

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運營7年,約700匹馬匹在粵港之間跨境往返。

據人民日報11月2日報道,一匹身形矯健的慄色賽馬,乘坐車頭寫着「香港馬會」、掛粵港兩地牌的廂式貨車,緩緩駛入閘口,穩穩停在海關查驗台前。

車門打開、擋板放下,賽馬由隨車人員小心翼翼牽下;交接後,兩位身着藏青色工作服的海關關員隨即上前,核對馬匹身份信息並實施臨床檢查。隨後,工作人員牽着馬經過「馬臉智能識別」通道,隨着大屏幕上出現「識別正常」,這匹馬便完成了一次從香港到廣州的入境,全程不過10多分鐘。

廣州海關所屬從化海關駐馬場辦事處關員開展日常馬匹巡查工作。(受訪者供圖)

這一幕,已成為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運營7年來的日常。「如今,香港賽馬會的賽馬,在粵港之間跨境往返的頻次已提升到每周『三進三出』,累計已有超4萬匹次賽馬順暢通關。」廣州海關所屬從化海關駐馬場辦事處主任張震亞說。

藍天白雲下,一匹匹駿馬在從化馬場的草地上自由馳騁。從化馬場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東北部的從化區,廣州亞運會後移交給香港賽馬會,逐步改造擴建為世界級的純血馬飼養訓練中心。這裏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名副其實的「馬兒樂園」。每周都有賽馬來到這裏休整、訓練、撒歡兒,養足精神後再回香港參加比賽。目前,從化馬場馬匹約700匹。

作為內地首個國際認可的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的核心區域,馬匹長期、頻繁、大量出入境,疫病防控監測至關重要。如何實現順暢進得來、出得去,又守牢安全底線?廣州海關推進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攜手粵港有關部門實施「一次審批、多次往返」「暫時進境、全時隔離」等10多項創新舉措,以最大程度便利通關,護航賽馬在大灣區的常態化「自由行」。

「廣州海關和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建立起疫病聯合監測機制。『聯合監測、結果互認』有效統一了做法,為維護從化、香港兩地馬場的生物安全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香港賽馬會廣州辦事處主任劉巍感慨,「從香港到這裏的全程運輸時間,已從最初的7小時壓縮至4.5小時左右。」

聚焦「更多、更頻繁、更安全」等新需求,廣州海關深入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首創性探索開發「馬臉智能識別」系統,通過構建「馬匹生物特徵—烙印ID—芯片ID」生物特徵數據庫,實現馬匹行進間的身份確認與異常自動預警,並通過「紅外測溫+芯片掃描」自動比對輔助監管,提高馬匹智能化監管水平。

「以往,跨境馬匹到達從化馬場後,海關關員需逐匹核對進境馬匹的身份信息,並拍攝馬匹烙印號等照片。賽馬性情躁烈,如果長時間在查驗平台及車廂內停留,有可能引發應激反應,也存在人員受傷風險。」從化海關駐馬場辦事處監管科副科長李小雨說,通過「馬臉智能識別」系統,對往返馬匹實現「無感查驗」,識別準確率最高可達99%,節約人力資源約30%。

粵港兩地跨境運輸馬匹「馬不停蹄」,大灣區「馬產業」發展也在「快馬加鞭」。據了解,從化馬場計劃最快於2026年舉辦常規賽馬賽事,屆時會有更多馬匹頻繁往返於粵港之間。「這將是內地首次定期舉行國際水平的純血馬賽事,可以推動體育、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成為當地經濟發展新引擎。」劉巍表示。

責任編輯: 張斐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