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兒子放電母放空 客廳成三代主場

2025-11-01 04:42:57 文匯專題
●社區客廳用家謝婷婷(右)與社區客廳職員交流。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康敬)從謝婷婷住所走到位於深水埗福華街的社區客廳,大約只需15分鐘。每逢周末,她都會帶同長子到社區客廳參加各類活動,早前她便陪着兒子參加「小領袖訓練計劃」。謝婷婷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形容,社區客廳是小家客廳的延伸,一家三代人都能在「客廳」找到自己的空間。

談及最初與社區客廳的結緣經過,正是謝婷婷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年她正懷着幼子,沒辦法陪同長子外出遊玩,家中空間有限,她又不能陪同兒子去遊樂場,常常只能到圖書館打發時間,但對於一名8歲的小孩而言,需要的正是可以玩耍的時間和空間。

提育嬰需要即添洗浴盆

謝婷婷因未能為長子提供活動空間而焦慮之際,恰好朋友推薦到深水埗社區客廳參觀,自此便成為常客。這裏的大客廳、學習角,讓謝婷婷的長子有了學習、玩耍的空間,也讓她能在舒適的環境裏放鬆休息。在次子出生後,謝婷婷嘗試向客廳反映其育嬰需要,這個建議在不足一周後就落實了,客廳增設嬰兒換片架及嬰兒洗浴盆,「我沒想到這麼快能有回應,很感動。」

在生產後的一段時間,謝婷婷的丈夫要返工,父母又在內地,她需要一人帶着兩名兒子,社區客廳也為她提供了很大的幫忙。「我很難抽身做飯,這裏有恒常餐單,每日溫飽可以解決,客廳的職員在我急需幫助的時候,也可以幫忙看護一下小兒子,大兒子可以參加客廳的課後輔導,我們基本上每天都在這裏。」

如今次子已一歲多,不時由謝婷婷的父母帶到社區客廳。「我父母間中從內地來港探望我們,我就趁機返工,他們幫忙帶小兒子,通常是先到社區客廳,我爸爸就到旁邊的街市買餸,再一起回家。」謝婷婷說,社區客廳的地理位置方便,剛好毗鄰街市,街市逼仄,如果要推車帶嬰兒去買菜根本難以做到,現在有了社區客廳,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這是一個包容社會上弱勢群體、滿足不同年齡層日常需要的地方,也是我們小家客廳的延伸。」謝婷婷對社區客廳心存感恩,空閒時特別願意做義工,以回饋社區客廳以及一眾職員給予的幫助,也教育兒子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

謝婷婷的大兒子曾參加社區客廳組織的葫蘆絲課,一次社區探訪活動中,他有機會為長者表演,這位8歲的小朋友特別認真,原本只有在禮堂表演的任務,但他跟隨義工上樓探訪,看到很多長者由於行動不便只能在家中,他就一遍一遍地為長者吹奏歌曲。這令謝婷婷感到驚喜又欣慰,「兒子是想照顧這些行動不便的長者,讓他們都能夠聽到歌曲。」她亦希望,社區客廳不僅是家的延續,也是愛心的延續。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