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建新
當「十四五」規劃即將圓滿收官,二十屆四中全會為「十五五」時期描繪了嶄新的奮鬥藍圖。在這一「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保護發展中華老字號,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被賦予了更深遠的戰略意義。在這場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的歷史性跨越中,香港,這顆璀璨的東方明珠,憑藉其「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正從昔日的貿易中轉港,蛻變為中國品牌走向全球的戰略支點與價值鍛造台。無數中國新興消費品牌、科技企業與高端服務,選擇將香港作為揚帆遠航的第一站,是時代與戰略的必然選擇。
一、時代召喚:從「十四五」到「十五五」的品牌出海深層次邏輯
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明確指出,「十五五」時期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的關鍵時期。這意味着,中國經濟的演進將更加注重質量與內涵:從追求規模與速度,轉向追求價值與核心競爭力;從融入全球產業鏈,到主導創新鏈與價值鏈;從輸出商品,到輸出技術標準、文化理念與解決方案。
品牌,已成為國家綜合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更是「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市場終端的最終呈現。在消費品與高端製造領域培育世界級品牌,意味着要在全球消費者心中建立起對「中國」二字的品質認同、科技認同與情感聯結。這是一場關乎聲譽、信任與尊重的競賽。然而,出海之路絕非坦途,品牌面臨的不只是市場的轉換,更是法律、監管、文化乃至價值觀的複雜博弈。此時,選擇一個正確的「起航地」,往往決定了遠征的成敗。香港,正是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征程中,其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得以空前凸顯。
二、獨特優勢:香港作為「第一站」的四大基石
香港之所以能成為內地品牌出海的首選門戶,源於其由歷史積澱與時代使命共同鑄就的四大基石。
基石一:制度之橋——「一國兩制」的定海神針
這是香港最根本的優勢。「一國」為內地品牌提供了最深厚的腹地、最緊密的母體市場聯繫和最堅定的國家政策支持。品牌在香港,能時刻感知祖國的經濟脈搏與發展方向,獲得源自「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強大底氣與動能。「兩制」則確保了香港擁有與國際社會無縫隙對接的規則體系、自由的市場經濟環境和高度開放的商業氛圍。這座「制度之橋」,使得內地品牌能夠在一個既熟悉又安全的「超級聯繫人」環境中,平穩地完成從「內地企業」到「國際化企業」的關鍵一躍。
基石二:法治與信任——國際商業社會的通用語言
香港源遠流長的普通法傳統、獨立公正的司法體系以及與國際接軌的監管制度,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靈魂。對於意欲出海的中國品牌而言,這意味着:
· 契約精神得到尊崇:複雜的國際商業合作依賴於嚴謹的法律合同,香港的法治環境為契約的執行提供了最強有力的保障。
· 知識產權受到嚴格保護:對於培育高端品牌與體現「科技自立自強」至為關鍵。品牌的專利、商標、設計在香港能得到國際公認的嚴格保護,為創新成果出海築牢防線。
· 建立信任的基石:一個「香港公司」的身份,其背後所代表的法治精神和監管透明度,本身就是一張遞給全球資本與消費者的「信任狀」,極大降低了國際市場的溝通與信任成本。
基石三:資本樞紐——品牌國際化的能量引擎
品牌出海,尤其是打造具有科技含量的高端品牌,離不開強大的資本支持。香港作為全球領先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資金自由流動、金融產品豐富、專業服務機構林立的成熟生態。內地品牌在此可以:
· 利用港股市場進行IPO,募集國際資本,實現品牌價值的全球定價。
· 獲得跨國銀行、私募基金、風險投資等多元化、國際化的融資渠道,為研發與擴張注入活水。
· 通過香港進行高效的跨境資金管理、匯率風險對沖,為全球擴張提供堅實的金融保障。
從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利用香港平台進行國際融資,到新消費品牌通過私募股權基金獲取擴張彈藥,香港的資本活水,正是品牌出海破浪前行的重要引擎。
基石四:文化融通——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軟實力
香港與內地「山水相連、同根同源」,卻又是一座高度國際化的都市。這種獨特的文化身份,使其成為品牌進行「文化翻譯」與「在地化測試」的理想實驗室。
· 理解國際敘事:香港的市場營銷、廣告創意和品牌管理人才,深諳如何將東方元素用國際社會能夠理解並喜愛的敘事方式進行包裝,講好中國故事。
· 精準本地化試驗:品牌可以將香港視為進軍東南亞或更廣闊西方市場前的「試金石」。在這裏,產品設計、品牌故事、營銷策略都可以在接受度極高的本地市場進行驗證和調校,精準避免「水土不服」。
· 人才高地:香港匯聚了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的一流人才,他們能夠成為品牌構建全球化團隊、理解不同消費文化的橋樑。
三、實踐場域:香港賦能多元品牌出海
上述四大基石,共同構成了一個賦能品牌出海的完整生態系統,並在不同領域結出碩果。
特色餐飲與消費品牌:許多內地新式茶飲、餐飲品牌選擇香港作為海外首店所在地。在這裏,它們不僅接受了關於口味、服務、標準化運營的嚴苛檢驗,更學會了如何在一個競爭白熱化、消費者見多識廣的市場中,講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格調。成功立足香港本身,就是一張含金量極高的「全球市場准入證」。
科技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呼應「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方向,香港為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科技企業提供了接觸全球頂尖技術、招募國際一流科研人才、進行跨境技術合作與交易的平台。它不僅是融資中心,更是技術、人才與創新理念的交匯點。
專業服務與高端製造:從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到管理諮詢公司,內地專業服務機構通過香港學習國際最高標準的服務準則和商業倫理,從而具備服務全球客戶的能力。對於高端製造,香港則提供了對接國際標準、展示中國「智造」實力的窗口。
四、展望未來:從「第一站」到「價值共同體」的升級
面向 「十五五」新征程,香港的角色應從「出海第一站」向「全球品牌價值共同體」的核心樞紐升級。
首先,強化「雙循環」戰略鏈接點功能。香港不僅要助力內地品牌出海,也要利用其國際網絡,將全球最新的消費趨勢、技術動向和商業模式反向引入內地,形成「以內促外、以外哺內」的良性循環,服務國家「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
其次,打造「中國品牌國際標準與認證中心」。利用其公信力,香港可以牽頭建立一套針對中國出海品牌的、具有國際公認度的質量、設計與社會責任標準體系。獲得「香港認證」,將成為中國高端品牌的重要背書。
最後,構建「品牌數字化出海樞紐」。在數字經濟時代,香港應積極融合其金融、科技與貿易優勢,發展成為品牌數字化營銷、跨境電商、數據安全流動的樞紐,幫助品牌在元宇宙、AI等新浪潮中搶佔先機。
「十五五」的宏偉篇章即將開啟,中國品牌創建行動迎來新的歷史坐標。香港,這座沐浴着祖國榮光、又浸潤着國際視野的動感之都,其使命遠非一個簡單的中轉港。在「一國兩制」的堅實保障下,它是中國品牌國際化的「校準器 ,在這裏,品牌得以校準航向,適應國際規則;它是「鍛造台」,在這裏,品牌的科技內涵與文化價值被淬鍊、被提升;它更是「放大器」,在這裏,源自東方的智慧、創造與解決方案,將被講述成全世界都能聽懂並為之傾倒的精彩故事。香港必將繼續以其非凡的智慧與活力,陪伴並助推更多中國品牌穿越風浪,成就一批真正屹立於世界品牌之林的東方驕傲。
(作者為國際品牌科學院理事長、華豐國貨有限公司董事長)
 
           
           
         
        
0 / 255